由于采取标准化养殖、规范化管理,河北肃宁县皮毛业发展迅速。
肃宁皮毛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皮毛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个外向度非常高的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又可为国家赚取大量外汇。目前,这一产业已成为该县特色主导产业。全县有皮毛加工企业350家,年出栏貂、狐、貉等珍稀皮毛动物50万只,2004年实现产值28亿元,出口创汇1.17亿美元。
为促进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该县结合多年养殖的实践经验,根据动物生活习性、身体特点等,并奉行善待动物的理念,2003年8月,由沧州市质量技监局发布了《狐狸饲养场建设及设备》、《狐狸饲养管理技术》、《狐狸人工采精、授精技术》、《狐狸疫病防治》、《狐狸的营养需要与饲料加工》、《狐狸屠宰、取皮和初步加工》等地方标准,对场址选择、场区布局、棚舍标准、饲粮配比、饲养管理、疫病防治以及防暑等方面的要求都做了详细规定。并在全县范围内积极宣传、重点推广。县政府对此也非常重视,每年都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到乡、村、农户,举办养殖管理技术讲座,进行现场指导,并专门制作了毛皮动物标准化养殖讲座专题片,在县电视台上播出,使广大养殖场、户对标准化生产相关知识的了解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动物在饲养过程中的福利待遇逐渐提高。
根据标准的要求,该县养殖场一般选在背风向阳、较干燥、排水良好无污染源的地方,场内进行绿化,且建有标准化防雨棚,对动物笼舍也根据其体形和生活习性进行了人性化设计,有明确的标准,如:貉的笼舍长、宽、高分别为100cm、80cm、70cm,使貉能在笼内较为宽松的空间活动。饲喂动物使用营养齐全且新鲜的鱼、肉和专用配合饲料,尽量创造适合动物生长、生活的各种条件。从养殖质量和经济效益出发,各养殖户也参照此标准执行。
在屠宰方面,为保证皮张质量、屠宰工作人员的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规模养殖场对皮毛动物宰杀均按照要求采用电击或注射氯化琥珀胆碱,使动物瞬间无痛苦死亡,然后取皮的方法。
该县还在养殖集中区、尚村皮毛市场分别规划了5个和两个标准化电击室、屠宰室,并制定管理办法,尤其是在收费上,最大限度的照顾广大养殖户的利益;另外,组建了8家标准化屠宰服务队,为零散养殖户提供上门服务。在全县范围内进一步推广沧州市、河北省的皮毛动物养殖、管理、运输、屠宰等地方标准,提高广大养殖户的认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