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国资委出台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用车九条禁令。国有企业为了接待需要报国资委批准后可购买超标车,但老总专车只能购买经济型或标准型轿车。若国企领导人违反规定,除通报批评外,还将由有关部门追究党纪政纪责任。据悉,这是重庆市首次对国企老总配车进行规定。
如今,在国企改革中存活下来的国企,无不是又大又强,其中相当数量的产值利税动辄几十亿元、上百亿元,与此相比,国企老总花钱为自己买一辆价值百十来万元的豪华坐骑,无非只是“毛毛雨”而已。重庆国资委的九条禁令所要传递的信号之一,就是要提醒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热衷攀比享受的国企老总们:不要混淆了自己与个人资产所有者之间的身份差异——其反腐警示意味,不言而喻。
而在更多的时候,国资委除了扮演国有资产监护人的角色外,还扮演着另外一个角色——激励国企老总更好地完成国企的经营重任,通过他们的手,完成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国有资产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国资管理部门对国有企业的两大管理职责:既要落实激励政策又要防止腐败,两者缺一不可。对国企老总购买坐骑制定专门的禁令,足以表明国企老总的专车已经成了横亘在“激励”和“反腐”之间的一块敏感高地。一个理想的国企公车制度应该是这样的:既吻合企业的实际需要,能使国有资产更有效率地使用,又不至于让国企老总处在心理失衡的状态。此次重庆没有规定国企老总购车的具体价格标准,而采用了经济型或标准型轿车的界定——目前市场上标准型轿车最高价位当在40万元左右,其配置和档次,比其他地方规定的国企高管配车上限25万元高出不少——由此,似乎可以窥见国资委试图在激励与防腐之间寻求平衡点的明显意图。
在社会各界对公车腐败的讨伐声中,国资委必须在公车配置上对公众有一个说法。然而公众也必须明白:国企高管不是政府官员,国企要发展,公众也应调整以前那种生怕企业老总的收入与享受超出政府官员的观念。国企老总坐骑之成为舆论监督的“重灾区”,其实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一旦我们找到了更合乎经济规律的激励方式,这个所谓坐骑标准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