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日前在厦门发布的2007年中国外商投资报告认为,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行业真正被外资企业垄断,真正的垄断企业还多是国有企业。
商务部的专家在报告中指出,市场份额大不等于垄断。一些人说某领域被外资垄断了,其理由是这个行业各个外资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加起来达到很大的比重。他认为,这种判断有两点失误。一是同一行业内的外资企业之间也存在竞争,不应将一个行业所有的外资企业加在一起作为一个市场主体来判断。二是市场份额集中是垄断的条件,但不等于垄断。判断是否垄断主要看这个企业是否运用其优势地位限制竞争。从现有调查看,有少数行业的确存在某个外资企业市场份额集中度高的情况,但还没有真正形成垄断。
报告最后指出,现在真正的垄断企业还多是国有企业。随着开放步伐的加大,绝大多数行业应该允许外资、民营企业进入,这样对中国的产业安全最有利。
笔者认为,市场份额当然不是惟一的判定标准,是否密谋垄断协议才是判定标准。企业的合并、收购是否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才是判定标准,经营者是否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垄断价格、掠夺性定价、拒绝交易、强制交易、搭售、实行差别待遇等行为才是判定标准。但按商务部的标准来看,国有企业肯定也不是垄断企业。
据《中国产业地图》一书指出,中国每个已开放产业的前5名都由外资公司控制,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剩下的7个行业还是国家明令禁止外资进入的。大豆、橡胶、化妆品、洗发水、牙膏等行业更近乎全军覆没。
该报告的一组数据显示,外资企业创造了中国约三分之一的工业产值,出口却占中国全部出口的60%,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88%是外资企业实现的,以证明外资的贡献。但笔者认为,这组数据恰恰说明了我国只不过是外资企业的组装车间,跨国公司只不过要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和能源,并没有带来技术溢出效应,市场也没有换来技术。
平心而论,对于垄断的理解可以存在着争议,毕竟笔者不是法律专家,《反垄断法》的司法解读也还没有出台。但中国存不存在外资垄断与外资是否有利于中国产业安全是两码事,不可能由中国不存在外资垄断的表面现象推导出外资有利于中国产业安全的结论。
自然界存在一种现象,要保证羊群的健康成长,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狼,后来此现象被大量应用到经济领域和工业领域。但这存在着两个重要前提:一是狼不能过多,否则再强壮的羊群也会被吃光;二是所有的羊群都不能太虚弱,否则狼仍然可能把羊都吃光。这两种前提都同样面临着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狼把羊群吃光后,会不会攻击牧羊人?
笔者认为,没有人会拒绝外资,也没有人会否定外资的积极作用,但把外资的作用夸大显然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