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周增勋摘下余姚市丰峰菜业招牌的第三天,另一家环星菜业的老板金元康,也将办了20多年工厂的大门关上。与他们命运一样的另外两家企业在再一次仔细对照市里制定的榨菜生产准入条件要求后,感到自己力不从心,也都退出这个行业。这是浙江省余姚市质量技监局实施榨菜产业整治、质量提升后,最后一批自愿关闭的加工企业。至此,余姚市整个榨菜行业最后保留下来的47家企业全部达到了政府规定的条件,全部添置了130多万元的巴氏杀菌流水线,使困扰余姚榨菜行业多年的防腐剂超标、违规添加色素问题基本解决。
余姚榨菜产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种植基地连片集中,产品加工已具规模,销售市场覆盖全国,有着明显的区域经济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生产企业的迅猛增加,余姚全市榨菜加工企业一度发展到130多家,其中不少是家庭作坊式加工点,由于条件简陋,工艺不规范,存在违规使用色素、防腐剂超标等。
榨菜产业在当地是惠及千百万农民利益的支柱产业,解决该产业的质量安全问题仅仅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还远远不够。余姚榨菜何去何从,余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政府提出了“质量兴菜”的工作目标,把榨菜产业振兴的重担交给了质检部门。
1998年,一场历时10年的榨菜质量振兴工程拉开了序幕。余姚市采取了打扶并举的措施,在对榨菜企业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实施科学管理、分类监管。整治的同时还注意做好基地建设以保障原料安全,引导企业对榨菜基地土壤的测土配方,促进榨菜专用肥的开发和研制,严格限定农药使用种类,确保榨菜质量。
政府整治有力推动了企业的质量转变,更给那些期望发展的企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一批企业在整治中脱颖而出。
看到质量整治给行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从事榨菜半成品加工的个体老板沈国先率先成立了国先食品公司,筹集资金按照政府要求添置了新设备、建起了新厂房,生产自己的品牌榨菜。6年下来,生产线发展到了9条,可就是这样,产品还是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记者在厂里采访时看到,工人们正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
乡下妹菜业公司的王福民则有着另外的打算。传统的榨菜口味单一、品种单调、产品雷同。王福民西上四川、南下上海、广东,遍访食品专家和技术能人,回厂后和爱人扎在车间,反复调味、试吃,满意后再小批量生产投放市场。产品获得市场认可后,王福民又果断出手,投资300万元添置了余姚第一条先进的榨菜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乡下妹产品已覆盖全国一半省市。
为了完成整治目标,余姚榨菜企业先后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新建厂房7万余平方米,改造旧厂房4万平方米,生产设备也全面更新,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品牌整合和产业集聚明显加快。全市原有榨菜企业130多家,通过两个阶段的整治提升,验收后余下的51家。在2006年,国泰和桐钱桥两个品牌榨菜还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眼下,余姚市已经把榨菜行业列为区域产业名牌培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