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2日以来,各县(市、区)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效地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专项整治活动中,各地工作成效明显、亮点不少,创造了许多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现作一汇总并予以刊发,供学习交流。鹿城区 安全帽、头盔产品质量的专项整治完成整治验收并取得实效。辖区内安全帽和摩托车乘员头盔生产企业共14家,经专项整治,注销生产许可证4家,移交瓯海分局监管1家,无生产3家。8月24日,区整治办组织质监、工商、环保、安监、消防、土地、规划等部门对6家企业开展整治验收,结果为5家在产整改,1家停产整改。锁具、眼镜产品质量的专项整治稳步推进。全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按实施方案要求,对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核查摸底。到目前,普查工作已全部结束,已进入全面落实企业自查自纠、质量承诺、ABC分类、整改提高工作阶段。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初战告捷。区质监分局“第一冲击波”联合行动的第一战就查获三个无QS证黄酒加工场所现场共查获无证黄酒成品567箱,无证坛装黄酒1568坛。于8月29日,该区五部门“牵手”互动,联合对多家食品加工点进行大检查,取缔了两个豆制品加工窝点。龙湾区 深入开展五大行业产品质量整治工作,进一步推进“质量立区、品牌强区”战略,促进全区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一是深化调查摸底。对五大行业基本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摸底。人造革行业,共调查摸底80家生产企业;民用电器行业,完成了266家生产企业的调查摸底;不锈钢管(棒)、陶瓷片密封水嘴、阀门行业的调查摸底工作也已经全面铺开。二是加强分类监管。五大行业分类标准已经制定,合成革企业初步进行了分类,其中A类13家,B类53家,C类14家。同时开展监督抽查,现已抽查阀门30批次、不锈钢管60批次、合成革22批次、水嘴25批次、民用电器245批次。三是严厉查处违法行为。截至目前,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270人次,检查生产企业989家次,检查经营户80家,检查专业市场3个,捣毁制假窝点13个,取缔无照企业249家,查处无证企业7家,查获劣质产品40万只,查获假冒伪劣产(商)品总标值90多万元,立案145件。同时,把民用电器行业的原材料加工企业也列为整治对象,通过监管前移,把握源头,取得明显的成效。瓯海区 该区开展质量整治工作注重“三个结合”:一是注重专项整治与长效监管相结合。将安全帽、头盔、饮用水、眼镜、锁具、皮鞋、打火机等产品作为重点,实施质量预警等各种监管方式,对各行业整体质量状况从低到高各个阶段进行全过程长效监管,通过整治规范实现质量提升和巩固。二是注重与国家、省专项整治工作相结合。在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结合当地实际,重新研究部署以食品为重点的重点区域、重点对象、重点产品的产品质量专项整治活动。打响了以食品为重点的“三大战役”行动,由政府分管区长带队,组织质监、工商、卫生、经贸等部门联合开展以“两豆”为重点的食品专项执法活动,形成了“上下互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工作态势。三是注重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始终坚持打扶并举的工作方针,一方面对于故意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以及无证无照无标等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予以严厉查处。对于实施生产许可证、3C认证、QS认证等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严格按照标准和取证条件考核要求,严把市场准入关。到目前,联合有关部门共同组织整治验收工作取得了实效。另一方面,在整治中坚持改造提升、扶优扶强的工作思路,对A类企业积极采取各种扶优扶强措施,今年已有近百家企业申报品牌产品。对B类企业通过加强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和基础管理和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专项整治中,安全帽生产企业“隆达头盔”投资12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出产检测设备。乐清市 一是强化部门沟通协调,加快头盔企业整治验收。积极牵头联合工商、环保、劳动、安监等相关职能部门,组建考核验收组逐家进行考核验收。为加快考核验收工作,多次主动与环保部门协调沟通。现在头盔行业整治领导小组同意头盔企业恢复生产的已有33家,同时这33家企业都提交了质量承诺书,向头盔行业整治领导小组保证产品质量。二是积极争取地方支持。质监、工商、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和乐成镇等乡镇政府专门抽调人员,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安排专项经费共计105万元;配备2辆执法车辆和传真机等办公设备,有力地保障了专项整治的开展;乐清市编委还批准成立乐清市特种设备食品安全监察大队,为乐清市质监局下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数7名,对加强特种设备和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创新宣传手法,营造整治氛围。建立了“中国头盔网”,特设“曝光台”和“行业标兵”栏目,公布黑名单,在互联网上公布受处罚企业的名称、产品商标,让质量违法企业在该行业无处容身。加强案情信息通报,特别是对重大查处行动、企业断电行动和暂扣许可证等行动,利用手机短信息平台群发至全市摩托车头盔行业企业负责人,共群发宣传信息3070条,扩大了打击查处行动的知情面,收到极为有效的宣传效果。四是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有序进行。截止9月12日,共出动执法人员2804人次,检查企业1130家,捣毁制假窝点12个,取缔无照企业48家,立案181起,查获违法产品总货值308.61万元。全面完成头盔、漏电断路器、饮用水等7大行业的信息普查,完成摩托车头盔、漏电断路器、小型断路器、防爆电器和饮用水的ABCD分类。瑞安市 按照“强化责任、严格执法、打防结合”工作方针,全力开展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动员部署比较到位。在政府层面,动员大会、组织机构和整治方案三个规定动作基本完成。在内部层面,启动了“一岗双责”工作机制,成立了五个工作组,建立了“每日一查”、“每周一报”、“两周一会”、“一票否决”制度,专门制作质量整治工作事项交办督办表。在宣传层面,近段时间该市各大新闻单位都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质量专项整治活动,《瑞安日报》还开展了“关注六类监管产品”系列报道,形成了较为浓厚的舆论氛围。二是专项整治有序推进。初步摸清了六种产品生产企业的情况,共189家,都建立了质量档案,实施了ABC分类。全面开展了产品质量专项抽查,目前共抽查了五种产品191批次。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和各自制订的整治方案,对应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据统计,该市共出动检查人数1651人次,检查985家企业、1334家商店,取缔无照经营户12户,捣毁制假窝点11个,立案查处47起违法案件。三是部门联动初步形成。根据整治计划安排,每月都要组织一次联合执法活动。每次行动都由副市长亲自部署,相关部门、乡镇联合执法,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既营造了质量整治的强大声势,又推动了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的形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永嘉县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到位。9月4日,县委书记卢春中亲自挂帅,率质监、工商、卫生、经贸等部门负责人到上塘、瓯北等地检查督导企业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9月6日, 县长王立彤再次主持召开产品质量和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汇报会,会议原则同意由质监部门负责建立县食品和农产品检测中心。二是行动迅速、整治到位。全县质量整治动员会议后,县整治办集中办公,切实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已摸清阀门生产企业390家,并进行了ABC分类。最后经确认5家童装企业属无证无照生产,已建议工商部门予以取缔,58家企业已经停产。及时布置“三大战役”,打响食品安全攻坚战,永嘉质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59人次,检查企业73家,立案12家。三是纵横结合、部门协调。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童装和阀门产品质量专项整治的通告》,工商、质监、安监等相关部门、乡镇联合执法,形成合力。县整治办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质监、安监、工商等部门的专家为企业负责人讲解《消防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质监部门还举办了为期1个月的《产品质量法律责任》函授培训班,切实提高全县企业负责人的质量意识。苍南县 从四个方面下功夫,扎实有效开展全县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一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采取传统手法与现代手法相结合,挂横幅、编简报、上电视,设立举报电话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并出动宣传车开展巡回宣传,通过手机短信群发覆盖涉及整治企业,大造整治声势,收到良好效果。二是摸清底数,分类监管。目前已全部完成摸底调查工作,县整治办按照ABCD的分类标准进行了分类。开展了企业的质量安全承诺或者自我质量声明工作,印发了1300份企业质量安全承诺书,要求企业自我声明、自我承诺,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三是精心组织,强化打击。为了打好食品安全攻坚战第一仗,事先从踩点、行动路线到各个执法小组的任务安排都作了精心布置和充分准备,专项行动中,由于线索准确,执法人员很快发现位于该县桥墩镇仙堂村、龙港镇湖前办事处两处白酒制假窝点,查获涉嫌无证生产的黄酒5242公斤、白酒440公斤,查获涉案货值1.1万元。四是严格督查,强力推进。为了保证使产品质量专项整治成为各乡镇、部门的工作常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听取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汇报,批示要求抓好产品质量整治工作,并多次到县整治办督查工作进展情况。此外,在县财政还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专门拨出87万专项资金,保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平阳县 坚持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失信惩戒与正面指导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深入推进专项整治活动。一是技术攻关、提升质量。为解决县人民币伪钞鉴别仪、汽摩配行业质量监管中专业性、技术性难题,从中国赛宝(总部)实验室等权威技术机构专门聘请21位高端科技人员,组建了行业专家库,进行技术攻关,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严重制约行业产品质量提高的“技术瓶颈”。二是制订标准、分类指导。组建企业分类考核小组,严格按照标准,对企业进行ABCD分类考核。至8月17日已完成考核工作。其中,人民币伪钞鉴别仪A类企业1家、C类企业30家、D类企业1家;轴瓦 A类企业1家、C类7家。三是联合执法、重拳出击。在产品质量专项整治方面。切实加大对违反强制性认证管理规定、无证生产、伪造或冒用厂名厂址、假冒奥运标志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共查获企业涉嫌违法违规行为12家,立案2家。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面。首次按照《特别规定》对涉嫌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酒类企业生产场所进行查封。县桶装饮用水企业组合兼并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通过加大对桶装饮用水企业监督检查力度和积极引导,力争将饮用水企业由16家整合成为5家左右。四是行业自律、发挥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电子机械行业协会制定了《制止行业内相关人员跳槽的几条规定》、《平阳县电子机械行业自律公约》等行业自律公约。通过建立企业自律机制,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洞头县 坚持“普查工作抓细,整改工作抓实,提升工作抓结合,整体工作抓长效”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整治办作用,突出质监工作职能,坚持打扶并举,做好调查摸底、方案措施、政策宣传、沟通协调等方面工作的“四到位”,达到整治效果的“四明显”:一是企业思想认识明显提高,30多家企业购置了必备的出产检验检测设备,9家企业搬迁到(租用)新的厂房,8家鱼粉企业整合为两家并已着手进行改造。二是部门整体合力明显提高,到目前已开展了3次联合行动,各有关部门既出人又出车,较之以往各部门“单兵作战”的成效更加明显。三是质监工作地位明显提高,加重了质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心中的分量,政府将拟制定政策,对专项整治中被列入C、D类的企业,未进入工业园区的将禁止进入;已签订意向合同,未实际进入的,强制其退出;对今后需进入工业园区的企业,需征询质监部门的意见。四是产品质量合格率明显提高,该县接近开关产品监督抽查13批次合格12批次,合格率为92%。泰顺县 推进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突出“四个抓”:一是领导重视抓整治。县政府每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会议,都认真分析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形势,特别注重专项整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及时了解掌握工作动态。县财政资金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在保证食品质量监督抽查经费5万元的基础上,又安排落实3万元专项整治经费。二是部门联动抓整治。对整治期间,凡达不到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责令限期整改,对拒不接受整改的企业,采取了吊销证照等措施。质监部门按照程序对3家已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上报要求注销生产许可证;工商部门依法吊销了3家白酒生产企业;安监部门发出“三合一”加工点责令整改通知书1张;卫生部门依法失效了3家白酒企业,2家整改;环保部门责令石材加工企业停产整改21家。同时把执法力量与乡镇驻村干部整合起来,实行分片负责,责任到人,真正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三是举一反三抓整治。在抓好白酒行业整治的同时,自我加压,把产品质量整治范围扩大到茶叶、木制品和石材加工等3个重点行业,并明确责任,强化依法打击。截止8月27日,共出动执法人员127人次,查获无证无照生产劣质酒类生产窝点8家,查封、扣押变质大米2.78吨;查封用劣质大米等原材料生产的半成品黄酒4.7吨,立案调查5起。四是注重实效抓整治。各职能部门在结合企业自查自纠、落实整改的基础上,对照企业内部管理、生产条件和能力、“三合一”生产情况、环境保护、劳动用工等12个方面自查项目中,共查出7类46个问题。目前,存在问题的企业都制定出台了企业发展规划,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近期和远期的整改与发展目标。开发区 一是行业和企业整治动员落实到位。多次召集整治办成员单位,合成革、制笔、企业家协会以及所有列入这次整治的合成革、头盔企业和制笔企业召开质量专项整治会议进行动员;强调企业要树立“三观”:即质量安全观、社会责任观和法制意识观。二是合成革行业、头盔企业的调查摸底顺利完成。对14家合成革生产企业、1家头盔企业、1家警盔企业的产品开展抽样检查,撰写了合成革质量状况分析报告,现已对14家合成革企业进行分类,其中A类3家,B类11家。三是食品、农药质量安全整治扎实推进。从8月23日开始,开展了食品安全、农药攻坚战第一冲击波行动,拉开了开发区食品安全、农药攻坚战的序幕,此次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76人次,检查企业22家;并对食品企业开展监督抽查。文成县 在市里最初确定的34个重点整治产品行业,虽然没有涉及文成的产品。但是文成县委、县政府对质量整治同样高度重视,形成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扎实有效地推进专项整治工作。一是强化联合执法。以文件的形式建立联合执法制度,规定由县府办牵头,各职能部门配合每月组织一次联合执法行动。到目前为止,已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4次,出动执法人员68人次,共检查企业35家,立案查处8起(质监部门5起、卫生部门3起),异地扣押饮用水985桶,大米350公斤,就地封存黄酒1730公斤,白酒900公斤。二是挂钩联系督促。为加大整治力度,确保整治工作圆满完成,建立县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挂钩督促制度。各成员单位与35家列入重点整治产品生产企业挂钩,指导、督促企业完成整治工作。三是开展上门服务。质监部门联合经贸、科技等部门,有针对性地对浙江迦密山重型锻造有限公司等5家A、B类企业开展上门服务活动,帮助企业查找在技术、标准、质量管理、诚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