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看似寻常的培训课,却承担着改变新疆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变的重任。9月14日,由自治区标准化管理部门组织举办的为期3天的“食品标准化”师资培训班,力求通过50余名师资“火种”,按照分级培训的方式,把本次培训班上“采集”到的食品标准化知识直接送到车间,送到岗位,送到田间地头。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区,有着多元的饮食文化,其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业风格迥异。据初步统计,全疆目前共有各类食品级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企业6167家,其中年产值100万以上的只占企业总数的3.7%,绝大多数是10人以下小企业或小作坊。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能够满足产品质量安全的必备条件,能按相关产品标准组织生产,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了解相关标准知识。但有近75%以上的企业无出厂检验能力,普遍存在规模小,生产加工能力弱、标准水平低等问题,给全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根据自治区质量及食品安全工作会议通过的《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特别规定>的实施意见》所提出的“全面清理现行食品、食用农产品、药品等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的地方标准和已备案的企业标准,加强企业标准的审查备案管理;整合现有检验检测资源,以提升监管保障、安全保障和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加大投入,强化人才培养和内部管理,全面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满足食品等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安全监管的需要”等相关要求,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任务日益加重,大事、难事、急事频繁发生的新形式面前,新疆标准化管理部门针对大多数小企业或作坊无标生产的关键问题,改变平时按部就班的常规工作机制,从抓基础、练内功做起,从“跟在后头”督促转变到“做在前头”引导,召集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科院以及自治区质监系统30个重点食品实验室的标准化从业人员50多名,集中授课,以期通过这些师资力量,把握培训的实质内容,分散到各基层单位和企业,再经过逐级分期培训,最终把食品标准化知识送到每个相关企业、作坊的车间、岗位,从技术手段保障新疆食品质量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