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有群众向市质监部门举报,经区高家庄村内有一处面包加工点,没有任何检验、消毒设备,卫生条件恶劣。经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发现,在这个苍蝇横飞、徒手加工、没有营业执照的“黑面包”加工点,竟然有相关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
9月14日上午,记者跟随市质监局执法人员来到高家庄村,在一排民房内找到了这个面包加工点。记者在该加工点现场看到,一盆发出很重怪味的“蛋汁”及几十个面包裸露地放在厨房内,不时有苍蝇落在面包上,三名加工者正紧张地忙碌着,他们在毫无卫生防护的情况下,用手从平底锅内拿起摊好的“蛋皮”,卷在面包上,然后再拿起一块布,擦掉锅底剩余的残渣,重新淋入“蛋皮汁”。院子里存放着一箱标注“9月10日”的“鸡蛋肉松”面包,加工者说,这是退回来准备卖给喂猪的。在院子一角的搅拌机下还放着半盆搅好的“蛋汁”,在蛋汁旁边,执法人员发现三个落满灰尘的盒子,里面分别装着脱氢醋酸钠防腐剂、香精、麦芽精,还有半袋黄色素。一名加工者说,“蛋汁”里除了水之外,还加了防腐剂和香精,而麦芽精需要添加在色拉油里面,这样面包才能有香味。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此种防腐剂是不允许添加在面包内的。而对于色素,老板林某支支吾吾地承认是加工“老婆饼”用的。在房子的北侧大屋内,执法人员还发现百余个尚未包装的面包,以及两百余个已经包装好的“鸡蛋肉松”面包。执法人员在已包装好的面包旁边发现了一张贴满“思味特合格证”的粘贴纸和四个胶布器。“合格证”上印有“卫生食字(2006)第20063448号”字样,包装上没有厂名和详细厂址,但是已经盖上“2007年9月14日”的生产日期。一名加工者告诉执法人员,这些面包是13日晚上生产的。
随后,执法人员在西侧屋内发现了除“鸡蛋肉松”外其余四种不同种类的面包包装纸,上面全都没有标注厂名,但却有“执行标准”。当执法人员询问老板林某,执行标准从何而来时,他竟然回答,包装袋上本来就印好的,但“执行标准”到底为何物他却一无所知。当执法人员要求林某拿出相应证件时,一张“卫生许可证”摆在了执法人员面前。林某说,营业执照还没有办下来,这个卫生许可证确实是卫生部门到他的加工点来发放的。据了解,该加工点生产的面包全部销往经区范围内的学校里,一般出售给学生是1.5元,他们的成本是0.9元。
最后,市质监部门执法人员将该加工点所有成品、“合格证”、包装袋全部没收,将半成品、烤箱等加工设备全部封存。
记者感言: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相关职能部门理应高度重视,严格审批,加强监管。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无论是环境卫生异常肮脏的“豆腐坊”,还是苍蝇横飞的“面包加工点”,都拥有相关部门颁发的合法证件。有关部门到底是以何种标准来进行审批?审批后对这些“作坊”是否进行定期的监管?这些都值得人们深思。希望相关职能部门能充分尊重权力,对群众的食品安全负责,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卫生的食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