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专利产业化存在的三大瓶颈问题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近年来,我国专利的申请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增长速度位居世界榜首。但与此同时,我国的专利技术转化率却很低,非职务发明人的专利成果更是少人问津。一边是企业渴盼产品和技术的更新,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一边是成果转化率低、无法实现产业化。是什么导致了专利转化难?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专利产业化存在着三大瓶颈问题。

  促进转化的市场机制缺失

  我国目前研发机构数量庞大,成果交易过于分散,导致拥有成果的一方找不到市场,投资者也很难找到所需要的技术,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研究单位由于体制问题而缺少激励机制,没有动力去实施专利技术。而且,专利项目鱼目混珠,企业分不清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不可以实施的。这些因素是制约科技成果转化和交易的根本原因。

  我们在实践中一般把专利申请人分为企业、非企业和个人3种类型。作为企业来说,申请专利的目的和方向比较明确,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基本上以技术的保护和市场的占有为目的的(另有目的的除外),这是由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由于我国很多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不是很强,对科研的投入很少,没有形成产品可持续发展的氛围,专利的申请量不是很多。而大部分的专利申请是由非企业和个人提出的,正是这部分专利更需要产业化。

  高校专利在申请时并没有很强的转化动力,主要是因为,原来的体制是:写论文、出专利、拿大奖、进抽屉,对教师的考核是以专利的申请量和论文的多少为指标的,那么老师就拼命地做课题,而不管市场需求如何。这样导致专利申请量上去了,产业化却跟不上。此外,尽管大多数个人申请在构思时,想到了市场,但由于受到资金、环境及个人技术水平的影响,最终技术离产业化的距离还是很远。

  专利的价值在于应用,一个专利是否有市场,不在于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还是外设计专利,而在于发明的成果在市场中的定位是否准确——定位决定成败。如果投入大于产出,这个定位是失败的,如果投入小于产出,就要看产出/投入的比例,比例越小,风险越大,比例越大,风险越小。当你决定发明创造时,应该先审视该产品的市场需求,作一个市场调查,内容包括:技术背景、市场需求、同类产品、市场分布、市场预期等等,然后进行专利检索,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发明创造。这样的专利项目进入市场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而许多发明人往往对自己的发明专利情有独钟,以点看面,夸大自己产品的市场前景,其结果是,看得人多,实施的人少,这样的专利是很难进入市场的。市场需要专利,专利也需要市场,只有当专利和市场结合起来,专利才有价值。

  过度依赖财政扶持

  多年来,由于在科技市场培育方面的缺陷和认识上的误差,我国专利技术转化长期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尽管科研经费的投入每年都在提高,但科研机构仍希望政府能够加大扶持力度。一些企业代表和专家谈到科技成果转化难时,总是伸手向政府要钱、要政策。时下,国家有关部门对企业的扶持方式将从原来直接的财力支持,逐步调整为强调营造更加客观公平和有利的竞争环境,强调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企业应当从原来主要依赖政府支持转向更加自主、能动地寻求市场的帮助。只有开拓能力强的企业,其市场实践能力才会更强。那种“扶贫”式的帮助对于企业并非是件好事。享受了优惠政策的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受到扶持,但只要优惠政策一停,企业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死亡。这就是说政府在“扶贫”的同时,应该转变企业的观念,使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真正得到提高,而不是做一些表面文章。

  不确定性使交易潜藏风险

  专利技术要完成整个交易过程,让购买方最终完成产品上市,涉及到多个环节。这些环节包括专利技术的真伪识别、技术比较、市场分析、投资分析、风险分析等。然后再进行实质性的技术交易谈判。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交易的双方都将前功尽弃。科技成果转化的这一不确定性给交易的双方带来了风险。这种风险是个人无法承担的,而科研单位因惧怕风险,不愿交易,常常把科技成果“束之高阁”。

作者:刘晓华 张世明 来源:知识产权网 发布时间:2007年09月14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