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河北省农业标准体系发展现状及其研究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目前正处于新的发展时期,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以及加入WTO后所面临农产品市场的竞争与机遇,使得尽快建立健全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为重点,相应的检验方法标准、生产操作规程、包装、储存、运输标准相互协调、配套的农业标准体系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催化剂和稳定剂。

  本课题在对河北省农、林、畜、水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将河北省地方农业标准和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机结合,建立了河北省农业标准体系框架。河北省农业标准体系框架中共收录2601项标准,其中包括国家标准1015项、行业标准1066项,河北省农业地方标准520项。在此框架中,农业标准共收录国家标准583项,包括基础标准21项,种于(或苗木)标准11项,品种标准21项,质量标准133项,方法标准238项,技术规程141项,物流标准18项;行业标准共967项,包括基础标准11项,种子(或苗木)标准11项,品种标准18项,质量标准 237项,方法标准379项,技术规程299项,物流标准12项;河北省地方标准448项,包括品种标准221项,质量标准20项,方法标准15项,技术规程192项。框架中支撑与服务农业标准共有603项,其中国家标准432项,包括农药、肥料标准165项,饲料标准115项,机械器具标准131项,设施建设标准4项,环境资源标准17项;行业标准共99项,包括3项农药、肥料标准,50项饲料标准,46项机械器具标准;地方标准72项,包括47项农药、肥料标准,25项设施建设标准。

  通过对本课题建立的河北省农业标准体系框架及其内容的研究,可看出目前河北省农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首先是标准覆盖率不高

  据统计,粮、棉、油、蔬菜。十鲜果品、畜水产品、木板材中还有约 40 %的产品没有标准。例如,河北省农作物中冬小麦包括石4185、邯4564、邯6172、京东8号、中麦9号、890-11、邯优3475、京9428、衡95、观26、邯5316、衡71、保4017、中优9507、冬牧70黑麦等15个主要品种,种植3287.5万亩,年产1018万吨;但其中只有几个品种有相应标准,而890l-11、邯优3475、京9428、保4017、冬牧70黑麦、观26、邯6172、衡71中优9507等大部分冬小麦品种到目前仍未有相应标准。据统计,本项目中涉及的河北省主要农业产品中有184项品种的品种标准、质量标准等相关标准完全空缺,亟待制定。

  二、现目标准制定不平衡

  某些产品标准制定得相对完善,而仍有相当多的产品标准仍处于空白状态。例如:常见的一些农作物如玉米标准的制定相对而言较为完善,其中包括质量标准(GB/T 1353-1999 玉米,NY/T 519-2002食用玉米,NY/T 523-2002 甜玉米,NY/T 524-2002糯玉米等)、技术规程(NY/T 146-1990东北地区玉米生产技术规程,NY/T 239-1994西北地区春玉米生产技术规程,NY/T 240-1994西北地区夏玉米生产技术规程,NY/T 241-1994西北地区地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DB/T 398.14-1999旱地春玉米覆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等)、检验方法以及常见玉米品种标准等。在林业产品中的苗木类中,只有一项标准(GB 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相关的标准全部空缺,其下层的法桐、国槐、金丝垂柳、银杏等各苗木品种的标准全部空白。

  三、制定的标准协调、配套性较差

  河北省缺乏大量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配套的农业胜产技术标准,主要问题是缺乏基础标准、主要农产品的品种标准和物流标准(如农产品加工、运输、储存标准等),影响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另外,由于不同的标准往往是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在许多方面标准没有达到协调一致,甚至有些标准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结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立的河北省农业标准体系中,包含2601项标准,其中包括国家标准1015项、行业标准1066项,河北省农业地方标准520项。其中基础标准32项,占体系总农业标准数量的1.60%种子(或苗木)标准22项,占体系总农业标准数量的1.10%;品种标准260项,占13.0%;产品质量标准390项,占19.5% ;试验方法标准632项,占31.6%;技术规程632项,占31.6%;物流标准30项,占l.50%。相对而言,试验方法标准以及技术规程标准制定的数量较多,其次为产品量标准和品种标准,而基础标准、种子(或苗木)标准、物流标准的数量较少。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基础标准和物流标准既是河北省农业标准体系的瓶颈,也是国家农业标准系的瓶颈;换言之,河北省农业标准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存在的现象是国家标准体系的一个缩影。

  四、标准体系另一个主要问题是标龄过长

  标准体系中有相当数量标准的标龄己达到或超过5年,其技术内容已不再适合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体系中品种标准尽管占农业标准数量的13.0%,但有相当数量的的标准己过时,显而易见,在所建立的标准体系框架中,由相关部门统计的现有种、养殖新品种标准大多处于空白状态。仅就河北省制定的地方农业标准而言,标龄 10年以上的有60项,占总地方农业标准的11.54%,标龄在5~10年以上的有346项,占总地方农业标准的66.54%。随着农业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某些标准己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五、支撑与服务农业标准的制定比较混乱

  例如国际贸易组织ISO早在1995年就出台了环保认证ISO 14000系列标准,即使农产品取得了ISO 9000国际质量管理系列标准认证,而尚未取得ISO 14000国际环境系列标准有关认证的话,WTO其他成员仍以此设置“绿色壁垒”对出口产品进行限制。ISO 14000要求在生产过程中或预期消费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污染危害减至最小,它要求能源清洁、生产过程清洁、产品清洁。我国传统农业使用的即使是微毒农药作为杀虫剂,或灌溉用水轻度污染,也不可能取得环保认证。这意味着我们的这些产品将被拒绝进入国际市场。而在河北省的环境资源标准构架中并未涉及相关标准。

  依据河北省农业标准体系框架所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以下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统筹规划,充分利用
社会资源,积极采用国家标准及国际先进标准,加快制修订农业标准的步伐,提高标准制修订的速度和水平。对标准体系中的一些空白区域及时填充。对缺乏协调配套的产品标准,应适时补充,使主要农产品的标准协调配套,基本达到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标准作为技术依据,尤其对其中的基础标准和物流标准以及环境资源标准的制定应加大力度。缩短制修订标准的周期,使标准制定工作与科学技术发展保持同步,从而使河北省的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获得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2)建立激励机制,开展对标准的先进性、标准的实施应用所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评选,奖励标准的起草单位和个人,提高标准制定、实施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加大河北省的科技投入,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充实完善农业标准化队伍,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标准制定、修订中的作用。(3)加快完善 农业监测体系,充实、完善现有质检机构,以加强有关农药残留量、农机配件等的检验手段,保证人身安全健康和农业生产。更进一步加强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快速检测手段的研制,以适应现场快速检验、检测工作的需要。提高检验、监测人员素质,保证检验、监测工作质量。(4) 加强农业标准的推广应用,加大普及、宣传工作的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引导,让农民知道,实施标准化是提高产品收入的前提。并且要建立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稳定充实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以农业标准化推动农业产业化。(5)实施农业综合标准化。把握农业综合标准化的系统性、协调性、最佳性、动态性和目标性,从根本上改变农业产业化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改善生态环境,为实现河北省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刘峥颢 李小亭 郭永志 来源:中国标准化 发布时间:2007年09月10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