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晚了一步,黄局长他们刚走”。8月21日上午刚到上班时间,很想了解湖北省荆门市质量技监局质量工作的我们就去了局里,没想到还是没赶上分管副局长黄艳萍的脚步。
让黄艳萍和她的同事们一大早就出门的正是荆门市当地的龙头企业——英博金龙泉啤酒(湖北)有限公司。“他们是去进行金龙泉啤酒2008年中国名牌复评调研了。”该局局长张剑兴奋地告诉记者:“金龙泉啤酒是湖北省第一个中国名牌。这5年来,我们还成功创出了湖北第一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且第一个在湖北省100%完成质量兴县任务。”
目前,荆门市拥有名牌产品的总数占湖北省的1/10。今年上半年,该市名牌产品完成产值约256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69%。目前,荆门市主要工业产品95%按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国家标准组织生产,主要规模工业企业全部完成了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合格率达95%,比5年前提高了10个百分点。
这样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荆门市在经历了上世纪末切肤之痛后的奋起。据悉,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的荆门,是我国中部地区一座新兴工业城市。二十世纪末期,该市工业产品质量优等品率低于湖北省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质量损失率却高于该省平均水平。到2000年,该市只有9个名牌产品,16家企业通过质量认证,在湖北省所占份额不足6%,生产、经销假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我们意识到,要提高产品质量,唤醒全民质量意识和加强产品质量源头监管迫在眉睫。”张剑说。2001年3月,荆门市在湖北省第一个出台了《质量振兴实施方案》和《关于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的通知》,正式启动质量兴市战略。此后不久,产品质量监管和精品名牌战略工作被正式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责任制,并层层分解,步步落实。
英博金龙泉啤酒(湖北)有限公司,在30年前只是荆门市一个集体小白酒厂,上世纪80年代转产生产啤酒。该公司副总经理谢模志告诉记者,为保证大米和麦芽等主要原材料的质量,金龙泉不断加大绿色食品的采购力度。为此,他们将麦芽的供应基地选在了万里之遥的西北边陲——新疆和甘肃,并将进口优质麦芽的比例从10%提高到30%。正是浓厚的质量意识,使金龙泉顺利通过了ISO9000、ISO14001和HACCP认证。“我们从以前单一的品质管理,上升到质量、环境和食品安全全方位管理,并且在全国同行中率先通过和实施三位一体管理认证制度。”目前,金龙泉啤酒总产量已迅速上升至40万吨,跨入全国10大啤酒企业行列。
“在全市浓厚的质量氛围中,我们主要做的工作就是‘贴身监管’和服务。比如我们摸索的豆腐小作坊集中监管模式、区域产品‘圈地运动’监管模式、重点企业驻厂监管和食品质量等级动态监管模式等都极大地提高了监管的有效性,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张剑介绍说:“近年来,我们投入2000多万元,加强了纤维、石油、水泥、食品等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为监管工作夯实了技术基础。”记者在荆门市纤检局看到,2006年该局投入600多万元建成HVA(棉花大功率检测仪)实验室、棉花分级室、物理检测室、化学分析室里,设备一应俱全。其中,一台从美国进口的目前最先进的棉花检测仪可以实现大批量一次性检测棉花的长度、强力、马克隆、杂质等,只需要30秒,而以前人工检测棉花到最后出具报告需要7天。
在荆门市质量技监部门的“贴身”监管和服务下,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和湖北洋丰股份有限公司迅速崛起,成为湖北行业龙头。
张剑告诉记者,截至2006年,荆门市钟祥、京山、沙洋等6个县、市区,已全部开展了质量兴县活动,成为湖北省第一个100%完成质量兴县活动的城市。
8月18日,记者来到湖北省首批质量兴县的试点单位——京山县。该县县委书记郑香元高兴地对记者说:“真是感谢质量技监部门,如果他们不帮助企业参照codex stan 198-1995(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大米标准)制定Q/GBQMX11.01-2006(桥米)这一具有国际先进性的标准,并监督企业按标准生产,国宝桥米今年申报中国名牌就不会顺利通过名推委的评审。”
记者了解到,在近年来国家组织的监督抽查中,京山县产品质量合格率一直保持在100%,京山县经济也因此跨入湖北省十强县市行列,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称为质量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