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尔、美的两大家电巨头同时遭遇“标准门”事件:中国家电史上第一个由企业专利转化为国家标准的海尔防电墙技术被人指责为“只是概念炒作”;美的微波炉推出的“蒸标准”引起了行业的集体质疑,认为其偷换概念,涉嫌不正当竞争。笔者不是家电领域的技术专家,无意就这两个标准的先进落后、是非曲直做出评判,只是想从企业标准化战略的视角来正视之。
有道是“人怕出名猪怕壮”。海尔防电墙技术、美的蒸标准被质疑的原因如果摒弃技术是非不谈,恐怕很重要的原因是前者被上升为国家标准,后者被确定为中国标准化协会的协会标准。国家标准或者“协会标准”在带来市场扩大、利润增加的喜悦之时,遭至同行的嫉妒和非议自是难以避免的了。在“中国标准”缺失与滞后国际市场、中国企业标准化战略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今天,但愿这种嫉妒和非议不再扩大与升级,同时期待更多的企业能够在嫉妒和非议之中反思自己的企业标准化战略,自觉地投身到协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等各类标准的制订中去。
标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在竞争同质化趋向日渐显现的商业生态下,企业要想获取核心竞争力,靠价格战等低劣的竞争手段显然已经落伍,标准化战略应该是企业推崇的首选战略。正所谓“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标准是一种产业和经济的秩序,往往也是产业的技术方案。标准包含知识产权,是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融合物。对内,它可以促进产业、分工和贸易的发展;对外,意味着技术壁垒和产业壁垒。在产业链上,它是产业利益分配的工具,对横向竞争者,则意味着产品差异化能力的降低。
得标准者得市场。企业要运用好标准化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应沿着“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行业化、全国化或全球化”的路径展开,特别要在各类标准的制订中争取到主动权与话权,否则只能眼睁着别人通过标准占领市场。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提升技术,领先行业从而制定标准。技术标准就像是一种游戏规则,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就成为标准,谁就能够有效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获得最大的利益和生存空间。获得标准制定权的单位,会成为一个行业整体水平提升的标杆,品牌效应相当可观。海尔之所以成为令人羡慕的知名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均拥有一席之地,无不与其重视标准化战略有关,截至2006年底海尔集团已经参与了100多项中国国家标准的编制修订,拥有企业标准高达5700多项,这绝非国内一般企业所能及。世界500强企业之所以强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大都是行业标准或国际标准的“领头羊”,它们通过标准化产品的广泛应用,推行着事实上的全球标准,推动人们的消费时尚逐渐国际化,进而称雄于国际市场。
知名企业成功的经验启示我们,标准的话语权就是市场的控制权。如果没有标准的话语权,永远只能在别人的屁股后面学,而且还要缴纳昂贵的“学费”。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享誉世界,但“中国标准”却鲜有人知,中国产品因标准不能与国际接轨屡受排斥的事实已经证实了这一点。把视角从全球缩小至国内也是一样,企业如果在协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上没有话语权,那么在国内市场上显然就缺乏竞争力。因此,我们的企业特别是具有实力的优势企业应当努力提升产品技术,制订企业标准,进而实现企业标准向协会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过渡。
过去,我国各类标准的制订一般是由国家相关行政机构主导,企业话语权相对较低。去年5月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公开征集“家用电器国家标准起草单位”之后,为行业领先企业来主导国家标准的制订开了先河。各行各业的优势企业当抓住这一机遇,不再甘当标准的缺席者,努力成为标准的参与者和主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