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其拉甫——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在波斯语中红其拉甫是“死亡之谷”的意思。这里平均海拔在5000米左右,因极度缺氧,生物学家称之为“生命禁区”,地质学家称它为“永冻层”, 西方人叫它“死亡雪域”。然而,25年前中国检验检疫人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痛苦,来到这里护卫国门,寻找属于自己的春天。
新疆喀什检验检疫局红其拉甫办事处——一个奉献的集体。17位质检人长期在艰苦环境中工作,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高原“赠予”的疾病。但他们与苦相伴,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办事处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受到人事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表彰的“先进集体”、“新疆自治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许多荣誉称号。
为红其拉甫自豪吧,因为那里有一群质检人!
为红其拉甫骄傲吧,因为那里的质检人甘愿牺牲、自觉奉献,展现了崇高的精神!
无悔天涯路
雪山叠嶂,冰峰林立。
从乌鲁木齐登机飞行2个小时后,在喀什换乘越野车,很快驶进盖孜河谷。沿途看不到一棵树,看不到一片绿,随时可能砸下来的石头悬在空中。盖孜河里昼夜不停地翻滚着灰黑色的泥浆,似乎随时都在酝酿着灾难。山路上,隔不远就有一处为事故死难者焚烧纸钱的灰迹,黑色的纸钱碎片在风中旋转,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凄凉。
凉气透进汽车窗户,凉气钻进了人的心里。
“轰,轰轰——”
汽车刚刚开过去,身后就发生了塌方,一颗飞石“咣”地一声将汽车玻璃击穿,碎玻璃碴儿就落在坐垫上。2004年10月,办事处副主任木合塔尔爱人第一次到红其拉甫探亲,就收到了这样的“见面礼”。她坐越野车在高原山路上跑了一整天。这一天里经历了冰雹雨雪、山体塌方以及沙尘暴的袭击,一路翻山爬坡,一路惊心动魄,直到汽车开进了办事处的小院,她才舒了一口气。当她看到那些脸颊黝黑、嘴唇干裂的检验检疫人时,再也抑制不住心中复杂的感情,眼泪簌簌而下。她紧紧拉住这些高原汉子的手,痛心而又真切地说:“以后你们家人上来,千万不要同乘一辆车,太危险了。”
这条危险的路,就是红其拉甫质检人上班的路。
这条危险的路,就是红其拉甫质检人履行职责的路。
这条危险的路,就是红其拉甫质检人和家人们牺牲奉献的路。
“阿里木”
“阿——里——木——”
古丽每喊丈夫一声,山谷就回响一声。已经凌晨3点多钟了,古丽寻着停在公路上的汽车,一个一个地敲车门,一遍一遍喊丈夫。
喀什检验检疫局红其拉甫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在海拔5300米的界碑前庄严宣誓。彭敬信 摄
从红其拉甫返回喀什一般只需要四五个小时,可是那天古丽等了7个小时也没有见到丈夫。她害怕丈夫出事,开着车朝红其拉甫方向奔去。车被塌方挡住了去路,凌晨1点多,古丽在呼啸山风的陪伴下深一脚浅一脚地爬过山梁。看到了从红其拉甫下来的车队,可被堵在道路上的车有100多辆,哪一辆是丈夫坐的车呢?
“阿里木—— ”
“阿—— 里—— 木—— ”
古丽在每一个汽车前都要喊一声丈夫的名字,每一位听到她喊声的人,都为这样的妻子而感动。
直到早晨9点半,疲惫的古丽终于见到了丈夫,在塌方事故现场夫妻俩抱头痛哭……
这件事发生在今年5月24日,这样的事红其拉甫质检人几乎都经历过。
口岸距离喀什300多公里,检验检疫人员每一个单程要走五六个小时,过去道路没有修好时要走一整天,遇到风雪和泥石流、塌方还要中途在山里过夜。路上经常能够看到翻车等灾难性事故。由于道路艰险,检验检疫人员每上去一次,家人都要担心几天。
这是一条牵肠挂肚的路,也是一条十指连心的路。
女检验员李笑是一位单身母亲。为了不影响工作,她每次上口岸前都将儿子委托给班主任老师看管。作为儿子的惟一亲人,多年无法履行母亲和家长的责任。俗话说,十指连心。每一次踏上这条路时,她的心都像撕裂一样疼痛。人在路上走,泪往肚里流。
这是一条充满泪水的路,泪水中饱含着亲情和愧疚,泪水中凝结着奉献和追求!
“孩子睡醒你让他把糖丸吃下。”检验员牙合甫对年迈的岳母说完,急匆匆地离开家,踏上了“上班的路”。
然而,就在牙合甫离开家里1个月后,孩子连续几天高烧不止,最终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残疾,永远无法站立。那一年孩子才刚刚1岁。当牙合甫从“山上”下来看到已经残疾的孩子时,这个刚强的汉子哭了。他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自己就是干预防医学工作的,因为临行前他专门为儿子领来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糖丸。但是,事实就发生在他儿子的身上。曾经亲手为无数儿童服下糖丸的牙合甫,却没有能够让自己儿子服下糖丸。原来,年迈的岳母忘记了牙合甫临行前的交代。
今天,每每想起残疾的儿子,牙合甫心头就充满了痛苦和愧疚。
今天,每每想起自己选择的“路”,牙合甫心中却充满了自豪!
在红其拉甫工作的检验检疫干部职工,几乎每个人心中都有类似的感受!
2002年秋,检验员杨建中为患病的母亲买来药品,并安排好治疗,就匆匆去了口岸。他没想到这一走竟是永别。当他再回到家中时,院子里已经搭起灵棚。他跪倒在地久久没有起来,泪水打湿了衣襟。他一遍又一遍地哭喊:
“母亲啊,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以后我会每年都记着给您上坟……”
红其拉甫质检人就是这样,为了给祖国母亲守好国门,常常要放弃对生身母亲的孝敬。对此,红其拉甫质检人无怨无悔!
如今,“无悔的路”还在延伸,延伸着质检人的奉献,延伸着质检人的追求……
铿锵寂寞歌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
这首旋律激昂的歌曲,大家却只是轻声唱,因为高原氧气稀薄,说话声音太大都可能晕倒,更不要说扯着嗓子唱歌了,组织合唱时每个人都非常小心。
“不行,必须唱完,每个人都要张开嘴唱。”办事处主任杨晓林坚定地说。下班后,他把组织大家唱歌当做一件工作来做。
歌声能抒发情怀,歌声能赶走寂寞。
生活在风雪高原上的质检人,不仅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而且要忍受精神上的寂寞。1983年以前,红其拉甫办事处设在4800多米的水布浪沟。水烧到60摄氏度就开了,蒸出的馒头、米饭全部夹生。当时的报检大厅多进来几个人就像被封上口的地道,令人窒息。连呼吸都费力气,组织唱歌属于危险的强体力活动,只能是一种奢望。
后来,办事处下迁到一个名叫皮拉力的地方,海拔低了500米,但是大家依然不敢“轻举妄动”。办事处把“轻轻地走路、轻轻地说话”作为一条纪律,要求每个人必须遵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消耗,才能把更多的体力、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那时业余生活主要是读书、看录像,或者去不远处的空军红其拉甫导航站参观。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红其拉甫办事处搬到了海拔3300多米的塔什库尔干。主任杨晓林倡议成立“高原乐队”,并自告奋勇地担任了乐队队长,引导大家学唱军旅歌曲,丰富文化生活。刚开始,唱完一首歌中间要休息几次,慢慢地一首歌可以连贯地唱下来了,再到后来一口气可以唱好几首歌。现在全办事处17名同志人人都会一种以上乐器演奏,人人都会唱10首以上的歌曲。
歌声陶冶了情操,歌声激励了斗志。
许多人不满足于业余时间里唱歌、弹琴,还自觉地钻研业务、学习外语。检验员李江龙、玉山江、赵振立等人利用业余时间学英语、俄语和巴基斯坦语。
检验员艾哈买提已经熟练地掌握了4种外语,在处理检验检疫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副主任木合塔尔还在高原办起了新闻和信息宣传写作培训班,办事处干部职工全部轮流参加培训,每人每年都有稿件被报刊采用;木合塔尔本人每年在各级各类媒体发表新闻作品100多篇,办事处连续7年在新疆检验检疫局信息宣传评比中获得第一名。
在丰富精神生活的同时,大家还利用业余时间改造环境,千方百计丰富物质生活。办事处地处高原,新鲜蔬菜极为罕见。为了解决吃菜难的问题,2001年春天,办事处干部职工自己动手在院子里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塑料蔬菜大棚,种上了辣椒、茄子、西红柿、豆角。
有一年大棚里还收获了圆滚滚的大西瓜,海关、边检等友邻单位同志争相过来参观,成了高原上一道罕见的风景。
这风景展现了一种毅力,这风景展现了一种精神,这风景是关不住的春色,跨越时空感染着每一个到过这里的人,教育着每一个红其拉甫的检验检疫“新兵”。
2004年5月20日,我国对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的卡拉苏口岸正式开放。这里海拔4200米,对于老一代红其拉甫质检人来说,他们又回到了以前高海拔的皮拉力时代。不同的是,卡拉苏的紫外线辐射强度是皮拉力的两倍,这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根本不能饮用,有害地表辐射远远超出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令人欣慰的是,新一代质检人丝毫也不逊色。他们毫不犹豫地冲锋在前,主动承担了卡拉苏口岸的工作。刚刚大学毕业的检验员王智勇今年才23岁,在卡拉苏口岸上小王经常感觉头晕、恶心,但他从来没有喊苦,也从不向领导提起,只是在感觉不适时悄悄地在床上躺一会,恢复一下体力,再坚持工作。红其拉甫办事处许多年轻人都和小王一样,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新的高度迈进,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红其拉甫检验检疫的年轻一代依然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
“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
老一辈红其拉甫质检人最爱唱的这首军旅歌曲,红其拉甫的年轻一代今天还在唱。
歌声抒发豪情,歌声表达心声,歌声传递着高原质检人爱国、奉献的崇高精神。
拳拳赤子心
在检验检疫这个领域里,红其拉甫只有国门,没有旁门。有一次,来自内地的两车假冒国外某名牌运动鞋被查,当时口岸只有木合塔尔一人值班,车主晚上乘天黑,悄悄来到宿舍里,给木合塔尔递上一纸包现金:“听说木主任刚刚结婚,这是我的一点小意思,表示祝贺,也希望能够对我们的货物高抬贵手。”
当即被木合塔尔严词拒绝后,那人还是不死心,第二天又托熟人来说情,还是被木合塔尔顶了回去。木合塔尔对来人说:“检验检疫把守的是国门,不是我自家的门!”
红其拉甫的国门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与巴基斯坦惟一的陆路进出境通道,也是通往南亚次大陆乃至欧洲的重要门户。现如今,每年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员从这里出入境。
“国家把这么重要口岸的检验检疫工作交到我们手中,我们的工作关系到国家安危、民族的尊严,把守国门只能万无一失地把工作做好,不能有丝毫懈怠,不能出任何差错。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心正,还要心细,还要情真。”办事处主任杨晓林深情地说。
红其拉甫办事处的工作人员都有这样一个习惯,就是对查验完的业务总要再多查一次,多看一眼。
“唧—— 唧唧,唧—— ”
几声鸟叫,让检验员王力军心里一怔。王力军决定对那辆从巴基斯坦返回的空货车再多看一眼,他转身示意车主重新接受查验。
驾驶室并无异常,车厢也空空如也,同刚才查验时一样,什么也没有增加。王力军钻进蒸笼一样的集装箱车厢里,向前走了三五步。就是这简单的三五步,他发现了隐藏在车厢凹槽处的4只鹦鹉。刚才高亢的鸣叫声音,就是这几只鹦鹉发出的。
“鹦鹉最容易传染鹦鹉热、禽流感等禽类疾病,是国家明令禁止携带进境的动物,希望你能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理解。”王力军严肃地说。
工作人员随即对这几只非法入境的鹦鹉进行了扣留。一起可能对国内家禽产业造成危害的隐患排除了。像这样的事情在红其拉甫办事处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嘟—— 嘟嘟—— ”
大客车司机催促已经办完口岸检验检疫手续的旅客快些上车。看着38名旅客陆续上了汽车,检验员玉山江还是有些不放心,登上车又多看了一眼。发现那位穿长袍、留着大胡子的外国旅客很怪异,携带的4箱葡萄总是要放在身边,人坐在座位上却要把葡萄箱子放在走道。他对葡萄为什么如此“关照”?玉山江走过去用手敲了敲葡萄箱子,原来箱子里藏着两只猎隼。
猎隼是珍稀、濒危物种,严禁出境。
“先生,请您下车接受处理!”玉山江说。
两只猎隼受到了保护,受到保护的还有国家的主权和中国检验检疫的尊严,这些都因为“多看了一眼”。
“多看一眼”的习惯不仅仅局限在工作上,有时口岸环境的一点细微变化,也会让他们联想到国家的安危、自己的职责。
2004年10月一个风雪之后的早晨,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发现路边有一串深深的货车轮胎印,是什么车深夜离开口岸?顺着轮胎印大家展开了调查。原来前一天晚上有两辆装有松子的大货车,乘着月黑风高闯过了边防、海关和检验检疫三道关口。办事处立即派人追查,并在各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一周后终于将已经偷运到库尔勒的这批法检商品追了回来,既避免了外来有害生物和植物疫病入侵,又为国家挽回了关税损失。
类似的故事在红其拉甫办事处还有许多。
前年冬季的一个深夜,木合塔尔正走在下班返回宿舍的路上。忽然,他听到监管车场一辆汽车发动起来。木合塔尔心头一怔:白天办完查验手续的汽车为什么一定要等到深夜才走?木合塔尔叫上检验员杨丁、玉山江,3个人一起来到车场门口,他们要对这辆货车再“多看一眼”。很快,他们从车上查出了夹杂在其他货物中间的8.5吨牛百叶。
牛百叶能够传染牛瘟、口蹄疫等多种偶蹄动物疾病,牛百叶入境可能给新疆乃至全国牲畜养殖业造成危害,国家严格禁止来自疫区的偶蹄动物产品入境。8.5吨牛百叶被挡在了国门之外,又一个可能给国家带来损害的隐患排除了,这还是缘于“多看一眼”。
“多看一眼”表现了严谨的作风,“多看一眼”反映了认真的精神,“多看一眼”展示了赤胆忠诚!其实,“多看一眼”只是办事处继《口岸查验督查管理办法》、《口岸检验检疫细则》等一系列科学管理办法之外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在多民族聚居的红其拉甫口岸地区,要保证一条条规定的落实,不仅要用心去做,更需要用情去做。
水,一杯杯干净的水端到了朝觐返回的穆斯林面前,3粒预防流行性传染病的药也放到了他们嘴里,检验员看着每个人将药和水全部咽下去才离开。淳朴的穆斯林感动了:“还是祖国好,检验检疫兄弟好!”
水,圣洁的泉水,每一位穆斯林千万里朝觐归来都要带回“圣水”。面对这么好的“检验检疫兄弟”,穆斯林们从箱子底、从袋子中、从背囊里拿出“圣水”主动要求检验。
每一年红其拉甫口岸都要接待数以万计朝觐者,在检验检疫环节上从没有发生一起不愉快的事儿。
红其拉甫质检人不仅只是在口岸上为出入境少数民族群众热情服务,每当少数民族兄弟遇到困难时他们还挺身而出。一次,朝觐者将途中去世的一位同行者尸体也带了回来,时任红其拉甫办事处负责人的郝宝盛得知这一情况后,带领相关人员按照穆斯林礼仪对尸体清洁,并进行了妥善安置和处理。几天后,死者的家人赶到口岸,一见到郝宝盛就跪倒在地,以这种特殊的礼节表达感激之情。
这件事感动了很多人,尽管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但至今许多少数民族群众都还记着红其拉甫质检人,都还在感谢红其拉甫质检人。
红其拉甫质检人就是这样拿出忠诚、拿出真情,换来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在高原口岸履行了职责、完成了使命。自设立口岸以来,从没发生任何疫病疫情传入传出事件!
红其拉甫质检人在生存条件极为恶劣的高原为国把关,付出的不仅仅是劳动的汗水,更多的是心血与青春,更多的是健康与生命!
浓浓爱民情
“一般人的心脏像自己的一个拳头那么大,而你的心脏像两个拳头那么大。”大夫拿X光片子对办事处主任杨晓林说。杨晓林从1991年就在红其拉甫,已经工作了17年。
大夫解释:“这是一种代偿性的心脏肥大,在高原空气含氧量只有52%的情况下,人的心肺功能必须要扩大,扩大以后才能适应高原那种特殊气候。这是生理上的一种调节,如果你的心脏不扩大的话,你在那儿就呆不下去。”
医学科学实验证明,长年在帕米尔高原工作的人患关节炎、肺水肿、心肌炎、代偿性以及肥大和毛细血管扭曲变形者,高出常人8倍以上。另外,高原强紫外线还能把人的眼睛灼伤。红其拉甫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几乎每人身上都有高原的“烙印”!
杨晓林:在高原口岸工作17年,患心肺肿大和哮喘病。
木合塔尔:在高原口岸工作13年,患心肺肿大和高原性高血压病。
崔新武:在高原口岸工作13年,患高原性风湿性关节炎。
杨建中:在高原口岸工作20年,患高原性风湿性关节炎。
依拉木江:在高原口岸工作15年,患高原性心脏病。
玉山江:在高原口岸工作18年,患高原性风心病、风湿性关节炎。
王力军:在高原口岸工作16年,患高原性白内障。
……
从一定意义上说,在不适宜人类生存的高原上工作,就是挑战生命、挑战极限,是为祖国在默默无闻地做奉献。但是红其拉甫质检人从没想到报偿和索取。
今天红其拉甫办事处的每个同志都对这里“恶劣”的工作环境非常满意,因为这里海拔“只有”3300多米。与过去海拔4800多米的水布浪和皮拉力工作点相比,海拔降低了1000多米,氧气多了许多,更重要的是吃水、用水有了保障,而且还可以用上电。
红其拉甫的质检人就是这样,他们总是与过去“攀比”,总是与条件比自己差的人“攀比”。
去年8月,内地某检验检疫局的同行来这里考察,了解到红其拉甫口岸恶劣的工作环境后,对这里的质检人充满了敬意。离开时每人自愿捐出1000元,让红其拉甫质检人改善一下生活。后来,这笔钱被如数捐给了当地贫困居民。
杨晓林说:“世代在这里居住的塔吉克农牧民更艰苦,他们更需要帮助!”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红其拉甫办事处先后3次迁址,迁到哪里,就把好事办到哪里,与塔什库尔干各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了帮助周围困难群众,每到过年过节办事处都要组织干部职工捐款捐物。
近6年来,办事处共捐赠100袋面粉、80袋大米、330件服装、175公斤清油、35种136本科技书刊等物品,累计折合人民币6万多元。塔什库尔干县孜纳甫乡曲曼村是全县最穷的村子,村里人均收入只有几百元。红其拉甫办事处主动与这个村子结成帮扶对子,帮助村民种植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恰麻菇,当年就使全村年人均收入增长了500多元。今年初,办事处又捐款、捐书为村里建起了一个图书阅览室。
办事处不仅帮扶周围生活困难边民,对那些前来报检的企业人员也是尽可能地在各个方面给予照顾。办事处食堂企业的人可以随时入伙,办事处院子企业来的人可以随时出入,许多进出口企业报检员把办事处当做了他们的家,吃在这里,有时甚至还住在检验员的宿舍里。新疆外运集团公司喀什分公司报检员吴江刚到红其拉甫办理业务时,对这个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印象极坏,认为这里不是人待的地方,发誓再也不来这里做业务了。但是,后来红其拉甫办事处检验员的热情服务与关怀,让这个小伙子改变了主意,他感到哪里也没有红其拉甫好。如今他已经在红其拉甫工作了3年,并对领导说还要在红其拉甫为公司工作。
红其拉甫的质检人,对别人、对国家做得再多也感觉是少,而自己得到的再少,也感觉多。
有一年,某邻国暴发霍乱造成数十万人死亡,红其拉甫口岸奉命严防死守,决不能让霍乱窜入国境!一个夏季的奋战,一个夏季的坚守,终于将霍乱这种最容易传染的疾病挡在了国门之外。然而,一个夏季的苦累都没有皱眉头的红其拉甫质检人,却在收到北京发来的嘉奖电报时,一个个掉下了激动的眼泪。他们认为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只是在履行职责,而远在千万里之外的北京居然知道他们的辛苦,还给予了这么高的评价……
泪水打湿了一张张红红的脸颊,
泪水映出了一颗颗赤诚的忠心。
这泪水最真挚,
这泪水最崇高,
这泪水在帕米尔高原独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