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这些年质量管理的这些事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从全球工业发展情况看,质量管理历经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三大历史阶段。质量检验管理形成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其代表人物是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其特点是“专职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休哈特(SPC)、道奇和罗米格(统计抽样检验),其特点是“事后检验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移”;全面质量管理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其特点是“全员、全面、全过程的质量和多样化的方法”。

  20世纪60年代后,戴明、朱兰、费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各国都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了创新。特别是日本,提出了全公司质量管理(CWQC),首创了QCC团队质量改进方法、田口质量工程学、5S现场管理、TPM全面生产维护、QFD质量机能展开和JIT丰田生产方式等,归纳了“老七种”、“新七种”统计工具并普遍用于质量改进和质量控制。

  1979年,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克劳士比出版了他的开山之作《质量免费——确定质量的艺术》,确立了“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和“零缺陷”的理论。

  1987年是质量管理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年:ISO组织发布了其第一套管理标准,即ISO9000系列标准;摩托罗拉公司酝酿数年的六西格玛方法正式投入应用;美国国会通过了《公众法100-107》,启动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评审方法。

  1987年后,一方面是认证标准的发展(ISO14001、OHSAS18001、QS/AS/TL9000等),另一方面是改进理论的多样化(BPR业务流程再造、TOC制约法、创新型QCC等)。

  从20世纪末至今,质量界已进入了一个“整合”的时期。但应当清楚,后一阶段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改进和发展而形成的,即便处在全面质量管理得到持续发展、完善的今天,专职检验也依然承担着质量把关、预防和报告的重要职能,统计质量控制则更是当代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
作者:龚晓明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7年08月29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