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认证结果广泛应用于贸易往来、经济交往等领域,促使企业开展认证活动积极性普遍提高,但不容忽视的是,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认证行为存在功利思想,就认证而认证,认证过程走过场,认证证书一到手,起初建立起的管理体系便处于瘫痪状态,使认证有效性大打折扣。
要实现对企业认证活动的有效监管,必须抓住企业认证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从以下五个方面实行重点监管、重点指导,才能促进认证活动的规范有效。
一是加强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制定和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管。企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是作为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重要证据。要通过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制定和贯彻情况的检查,发现企业质量方针是否执行,质量目标是否适宜,一般而言,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有效贯彻实施,便可验证管理者真正担负起了责任,进入了角色,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转便有了一个稳固的基础。
二是加强对企业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监督检查。企业开展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是发现体系缺陷,采取纠正措施的重要举措。要查看内审员的资格,看内审员是否经过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并获证,要查看是否制定了内审计划,内审是否按计划进行,审核是否全面,是否在一个审核周期内对质量体系涉及的各个部门和要素都进行了审核,是否形成了内审报告,对发现的不合格是否采取了纠正或纠正措施等。
三是强化对产品标准、内控标准、合同要求的审查。应当重点检查以下内容:(1) 是否把应当执行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列为受控文件。如果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是否制定了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2) 是否针对已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编制了内控标准,内控标准是否严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是否得到执行。(3) 依据产品标准或合同,检查采购的原材料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4) 根据产品标准或合同对产品性能、结构、可信性等要求进行检查,重点检查过程控制。(5) 按产品标准、内控标准或合同要求审查检测项目的完整性,检查方法的适宜性,检测设备的充分性,检测结果的符合性。(6) 按合同要求检查合同评审、设计输入、设计确认和成品检验、查其是否满足合同的规定。确保质量体系文件能结合企业的产品特点,针对性和适宜性强,发挥标准规范指导作用。
四是强化对关键过程的监督检查。关键过程一般是指在产品、安装和服务过程中,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或起决定作用,需要严密控制的过程。关键过程在过程审核中应当列为检查的重点:(1)对产品或服务的关键质量特性,重要的工艺参数,是否进行监视或控制,并制定了适宜的操作指导文件。(2)进货检验是否有书面的检验规程,是否有必要的检验要求和放行准则。(3) 生产工艺流程、现场操作记录、过程检验是否有明确规定和操作规程。(4)对生产的产品是否具有合适的检测设备、检测方法、检测人员、检测环境;是否有检测依据的法规、产品标准、内控标准、合同要求、检验指导书等,检验记录是否齐全。(5)最终产品检测项目是否完整,检测方法是否适宜,检测设备的充分性和检测结果是否符合规定,其记录是否表明放行者并足以证明产品合格。
五是加强对企业管理评审的检查。做好管理评审是促进企业的产品质量不断改进,业绩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的有效手段。
对上述5个关键环节企业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基层质检部门可以通过下发行政建议书、责令整改通知书等措施,督促企业认真整改,对拒不整改的,可以按照《认证认可条例》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以达到规范企业认证行为的目的。
(作者单位:山东泰安市质量技监局高新区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