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在山东德州召开的太阳能热水器国家标准研讨会上传出消息,太阳能热水器冬天使用效果差等问题有望解决,“太阳能必须是主机与管路配件相匹配、与工作环境相适应的热水系统”将成为新的太阳能热水器国家标准修改方向。届时,太阳能热水器将不会因为冬天严寒的环境因素而影响消费者正常的热水使用。
太阳能产业作为可再生能源领域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开辟了一种新的可再生能源,为可再生能源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太阳能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国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市场。
“目前国内太阳能产品市场的势头良好,但真正走向国际市场的国内品牌并不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分析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检测力量薄弱,检测标准还不能够与国际标准接轨,行业准入门槛低,产品鱼龙混杂。一些小厂因技术所限,根本无法进行检测。这些没有经过检测的太阳能产品流向市场,随时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势必要对一些保障太阳能好用、能用的关键性指标作出强制性规范。”
一些用户反映,太阳能热水器冬天水不热,不能正常使用;使用寿命短,真空管衰减快,内胆易腐蚀;保温层开裂,防尘圈老化;管路配件与主机不吻合、与工作环境不匹配,热水传输系统问题频发等。
黑、吉、辽3省消协针对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状况的调查问卷结果也显示,有近51%的消费者反映自己家里的太阳能热水器一到冬天就“冬眠”,其中有近40%的消费者反映造成太阳能“冬眠”的罪魁祸首是管路配件容易发生冻堵、腐蚀、漏水等问题。例如,哈尔滨曾经在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了5起因太阳能管路冻裂漏水结成冰溜子砸伤人的事件。
“这些存在隐患的太阳能产品,不仅影响了社会公共安全,损坏了太阳能产品声誉,更引发了消费者对太阳能产品的信任危机。”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罗振涛指出,在现阶段,检测技术已经成为太阳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最大的门槛。事实是,行业内一些企业甚至作坊式厂家以组装和贴牌的方式运作,检测标准落后,产品“先天残疾”,导致大量的隐患太阳能产品进入市场,不但品质、使用效果无保障,还存在冻堵、锈蚀、流黄水、冷水溢流、热水泛滥等问题。这样的隐患太阳能约占到70%左右,行业整体发展令人担忧。
太阳能热水器冬天要耐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夏天要抗上百摄氏度的高温,所以必须加强检测来保障品质。国家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质检中心(武汉)总工程师张晓黎也认为,在管路配件问题上不但要提升标准,更要做到有“检测保证”,并呼吁更多的太阳能厂家提升自我检测能力。
“相对于汽车和家电等成熟行业而言,太阳能行业极不成熟,没有系统的产业体系。”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太阳能行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标准研究、产业测试和实验室等投入几乎是空白,教育培训基础全无。例如: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近60万从业人员,国家和社会无一专业院校,也没有相应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而且,上游产业链严重缺损,极不配套。加上众多城市和小区禁装热水器,设计院和开发商积极性不高。大规模使用常规锅炉热水的地方,如学校、宾馆、医院对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替代锅炉的认识不足,全国替代率不足1%。”该负责人强调说,太阳能光热市场化不等于产业化、规模化、规范化,更不等于现代化。热利用产业跟其他可再生能源要同等待遇,绝不能把热利用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