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死亡季节偏遇质量门 MP3市场六月飞雪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质量门”主角七成来自广东

  6月4日,信息产业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06年电子信息产品行业质量监督抽查结果通告》,其中MP3的抽样合格率仅为34.4%。

  信息产业部抽查了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安徽、四川6个省、直辖市的32家生产企业的32种产品(其中拒检企业1家),这些企业约占全国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的60%左右。综合判定结果,11种产品合格,不合格率为65.6%。

  抽查不合格的MP3中,魅族、长虹佳华、清华紫光、清华同方、优百特、中恒等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各有一款产品不合格,被点名的不合格的22家厂商中,竟然有15家来自广东,占7成以上。

  信产部称,不合格项目主要为产品放音输出功率和信噪比达不到产品说明书上的标称值,表现为频率响应范围较窄、高频、低频衰减大、播放的音质不佳、录音输出电平和录音频率响应指标较差;部分产品配备的电源适配器没有达到国家在安全和电磁兼容方面的强制标准要求。

  信产部公告同时显示,受检不合格产品除了存在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外,还普遍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

  ■厂商无奈:“行业标准缺失”

  信息产业部的一纸公告,无疑给正处于“死亡季节”的MP3市场引爆了一颗不大不小的舆论炸弹。而被判定产品“不合格”的厂商随即向外界公开喊冤。

  “这个市场本来就缺失行业标准,既然没有统一的行标,又凭什么说我们产品不合格?”一位被信产部列为不合格产品的企业高层说,“况且市场上几乎所有品牌的MP3都是出自南方那几个相同的代工厂,居然有一些合格,一些不合格,真是太可笑了。”

  为何被抽查的产品仅有三成合格?更多的厂商把原因归结于“行业标准的缺失”,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由于MP3行业缺乏行业标准指导,各个企业MP3生产均按照自己企业标准来生产,这是导致抽查产品合格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记者走访中,不少MP3厂商负责人均表示,市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厂商虽然能出具公司产品在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合格证书,但仍然可能过不了不同标准程序的“抽检关”。

  一厂商负责人质问:“信产部指明的不合格项目主要为产品放音输出功率和信噪比达不到产品说明书上的标称值,部分产品配备的电源适配器没有达到国家在安全和电磁兼容方面的强制标准要求。但是,目前国家并没有出台与MP3产品相关的行业标准呀?”

  另一个品牌负责人则坚称,不合格的定性主要来自产品说明书上标注的输出功率和实测数据不符。“而这根本不影响自身产品质量,音质是一个非常具有主观性的概念,很难对一款产品的音质作出非常客观的评价。”

  也有MP3技术人员称,测试的环境和条件不同也会直接影响检测的效果,“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一律曝光产品不合格,这对企业很不公平。”

  更有厂商拿出资料向记者证明被检测的产品是淘汰品,“这个型号的产品我们早就不卖了,已有新的替代品,不知道为什么偏偏要拿被淘汰的产品进行检测。”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除了深感无奈和愤怒之外,绝大多数厂商仍坚定地执行“三不政策”--不认同抽查结果,不在终端市场撤柜,不向消费者退货。

  ■MP3市场雪上加霜

  MP3行内流传“五穷六绝”之说,即每年的五六月是MP3的销售淡季,五六月也被称之为MP3的“死亡季节”。

  屋漏偏遭连阴雨。正处于“死亡季节”的MP3市场却偏偏遭到“质量门”事件,这让MP3市场雪上加霜。

  记者连日来在电脑城终端市场走访发现,在阴雨绵绵的广州,MP3市场的销售情况比天气更糟糕。市面上没有一家MP3品牌搞促销活动,各电脑城的数码柜台,更是冷冷清清,连问的人都没有一个。

  “大家都知道了MP3的‘质量门’事件了。”太平洋电脑城四楼的数码超市一店员称,“本来6月就是淡季,加之广州连日阴雨,出货出奇地少。现在又传出‘质量门’,消费者似乎一下子少了很多。”

  记者随机在电脑城调查走访了多位消费者,有七成消费者承认“质量门”事件会直接影响自己的购买;有多达八成消费者表示不准备买“不合格”品牌产品。

  另外,让记者意料不及的是,竟然有少数消费者拿着“不合格”产品专程来到电脑城找商家退货。“我们暂时不接受退货。”一位店员称,“我们并不接受抽检结果,当然不同意退货。”

  本报“消费投诉”栏目的常年律师表示,此次众多品牌的MP3被检测出不合格,符合《产品质量法》第四十条第二款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的描述,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购买者可以获得两倍的赔偿。

  ■厂商反应

  长虹佳华:
  我们已通知全国经销商配合厂家妥善处理消费者反馈,进行情况登记,并着手准备进一步的检测、维修和更换部件工作。我们将积极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整改,并将主动提请产品复检。

  微欣:
  在测试平台不同的情况下,对同一个IC产品的检测就可能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也使公司对抽检手段和标准存在疑惑。

  珠海魅族:
  魅族E3产品自上市以来,产品生产、销售等环节均有相应政府机构检测后出示的合格证书,对信产部的抽检结果“不能理解”,公司不会采取退货及召回处理。没有给出详细的检测数据,我们都不知道他们测了什么项目。对于E3产品被检出标注数据与说明书不一致的问题,我们已经予以修改。
 
  ■记者观察:行业标准不是MP3市场的救命草

“质量门”事件之后,众多厂商期盼尽快出台MP3行业标准,使MP3产品生产销售、执法检测、维权“有规可依”。一时间,行业标准被众多MP3厂商视之为解决MP3行业发展之道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大家一致认为,有了标准,至少现有的数百品牌厂商可以完成一次新的洗牌,行业竞争秩序也有望得到净化。

  事实果真如此?众所周知,关于MP3的行业标准,业界至少喊了4年之久,终于盼到几个志同道合者能为标准一事心平气和地坐下来,然而每次谈到关键之处,争议不断,原来的几个志同道合者最终闹得不欢而散,致使2005年、2006年,业界期盼已久的MP3行业标准最终两次流产。而到2007年,终于没有人再愿意站出来谈标准之事。

  “因为很多企业都要想把自已的企标推为国标,PMP专委会关于中国PMP标准如预料那样还是毫无结果。”一位曾经参与标准制定的与会者称,“这明显是违犯常理的,实际上3C或PMP专委会也不能代表国家标准局等权威机构。最终导致谁也不服谁,只有不了了之。”

  前年8月,华南百家MP3工厂关闭,MP3市场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寒流”,不少人将MP3市场的这种现象归结于MP3行业标准的缺失。让人奇怪的是,一部分MP3行内人士却不这么认为。“将国内MP3行业遭遇的种种问题归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似乎有些牵强。”一位行内权威人士分析,“其实,凡事一哄而起、盲目增加产量使过多MP3迅速充斥市场导致供大于求是近年MP3遭遇‘寒流’的主因。”

  一些标准的制定者,包括中国电子商务协会、3C联盟、视频协会等在内的多个协会或联盟都试图制定MP4/MP3、视频等相关标准,但是意见难以统一,更是缺少权威。就算这类标准能够出台,也难以服众,而最终的相关标准也是图有虚名。

  既然由几个MP4厂商组成协会或联盟来制定相关的标准既缺少权威,意见也难以统一,就别整天嚷嚷着要制定标准了。而PMP专委会等应当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定期公布产业数据和规范旗下的MP4/PMP厂商,让各厂商自律,这样会对这个产业的良性发展有促进作用。反之,单纯通过制订标准来规范市场不太现实。

作者:佚名 来源:哈尔滨IT网 发布时间:2007年08月0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