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25日,由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全国工程结构裂缝与对策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召开。来自国内外的20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依托于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的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内较早从事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研究和诊治的单位之一,有着丰富的工程诊断与加固处理裂缝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力量。作为国家和行业标准主编单位,今年又相继组织和完成了《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与防护技术规程》等一批标准规范的编制修订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累积完成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检测鉴定与加固工程1300余项,使一大批老旧建(构)筑物得到治理和改造,确保了结构的安全和使用。近期中心还进行了我国北方钢铁工业基地曹妃甸5500立方米高炉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及核电站安全壳结构监测和在役检查,进行了国家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结构检测鉴定、国家体育场(鸟巢)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裂缝控制研究、养护期间温度监测、北京地铁、天津地铁等耐久性检测。
近2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程建设规模迅猛扩大,结构形式日益多样化、大型化、复杂化,同时质量要求日趋严格。然而,工程结构中的裂缝问题始终存在,困扰着广大的建设者和使用管理者,是具有相当普遍性的技术难题。根据大量的工程实践和对近代工程材料的细观研究,建筑结构的裂缝不可避免,但其有害程度可以控制,对裂缝问题的诊治也越来越引起业界的关注。针对目前工程结构存在的各种裂缝问题,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充分了解我国工程裂缝研究热点,并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主持召开了这次全国工程结构裂缝与对策学术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上,孙伟院士、王铁梦教授等20多位长期工作在工程结构诊治、设计、施工、科研、生产、试验、质量监督和管理等岗位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代表,围绕工程结构裂缝问题做了内容丰富的学术报告,分别就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的诊断与处理等方面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本次研讨会收到参会论文近百篇,出版了《工程结构裂缝诊治技术与工程实例》论文集,总结了全国各地近几年来对工程裂缝的诊断、监测、控制、治理和修复经验,在裂缝诊治技术、试验研究、裂缝控制与监测技术和裂缝诊治修复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法研究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对我国工程裂缝控制理论与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成为联系各界同仁进行广泛技术合作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