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支撑作用,惟有构建既严格又适度的标准体系,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也才能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并推动技术的进步”,国家标准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近年来,国家标准委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改革创新,尤其是近年推出了以企业为主体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制修订的新机制,形成以龙头企业的专家为主体参与TC、SC和WG的新机制。通过成立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提高标准化工作科学决策水平。而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的设立,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尤其是企业界标准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与之同时,在已上报国务院法制办的《标准化法(修订草案)》中提出应明确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实施标准与知识产权的有机结合,推动技术进步。
提高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水平,不断加大我国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力度,是加速实现标准国际化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通过加强与德、英、美、日、韩、欧盟、东盟等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化合作与交流,我国加强了食品安全、消费品安全、电器安全和资源节约等领域技术标准和检测方法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为对外经贸合作提供技术支撑,对内提高产品质量。
以科研带动标准水平跨越式提升也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方法之一。我国目前已经制定了《重金属精矿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和《有色金属矿产品的天然放射性限值》强制性标准,有效地限制了有毒有害物质随进口国外矿产品进入我国,为生态环境安全提供保障。此外,在积极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过程中,我国已完成了36个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可以检测出日本“肯定列表制度”规定的绝大部分的农药残留指标,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药残留分析方法标准体系,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