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扬扬的二甘醇风波在给中国牙膏企业出口造成了上千万美元的损失之后,终于以卫生部加紧制定新制度和标准而告一段落,继国家认监委和卫生部加紧制定《口腔保健品的认证管理办法》的同时,卫生部也已组织专家起草《口腔保健用品功效评价标准》。
尽管从表面上看,正在酝酿之中的《口腔保健品的认证管理办法》和《口腔保健用品功效评价标准》并不只是针对二甘醇,但发生在二甘醇风波尘埃落定之际的事实似乎也在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国际规则,就只能接受国际规则的改变。
而在整个二甘醇风波之中,先是国家质检总局为本土牙膏企业四处交涉,甚至希望同属一个国家的香港恢复内地牙膏的销售;继而又是商务部发言人重申中国牙膏没有安全问题。在中国牙膏遭遇的这场国际危机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政府部门的焦灼神情。
然而,这种焦灼暴露的却是中国牙膏国家标准的落后。企业界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牙膏中所用的保湿剂完全可以用山梨醇代替,而国际巨头宝洁生产的佳洁士则使用丙三醇进行保湿。但企业界的这些新技术、新工艺并没有刷新我们的牙膏标准,以至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的解释令人感觉二甘醇成了牙膏保湿的不二法门。
纵然,二甘醇难以甚至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毒害,但二甘醇本身有毒却是科学已经验证了的事实,在这种科学事实面前,任何不会超标的辩解都是苍白无力的,因为科技的进步以及人类生活水准的提高会对消费品生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会以固有的国家标准为上限,恰恰相反,国家标准应该尊重这种消费要求并对新技术表现出足够的吸纳性,也使得标准自身具有一种动态的刷新机制。
而在这方面,中国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根据据国家标准委主任刘平均的介绍,目前我们21000个国家标准的平均标龄在10.2年,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平均标龄在12年,而发达国家则是3到5年就修订一次。修订的速度越快,最新的科研结果和风险评估成果就能够及时在标准当中得到运用。
认识到这些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对中国牙膏所遭遇的这次二甘醇风波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而政府部门在这次牙膏风波中所表现出来的危机公关思想也就应该顺理成章地进行反思和检讨——有着入乡随俗传统的我们为什么在牙膏的出口上非要固执地坚持自己的国家标准?
事实上,在标准方面与国际接轨也应该是中国当下面临的一大课题。而值得欣喜的是,一些企业在这一事件中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并与时俱进地宣布弃用二甘醇,美加净牙膏的生产企业上海白猫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开回应停售事件时宣布,其所有牙膏产品均不再使用二甘醇,可以预测的是,正在酝酿的新标准也会对二甘醇做出相应的规制甚至弃用。
二甘醇风波已经尘埃落定,但它引发的思考却不应该就此结束,因为标准落后的问题还在牙膏之外的行业普遍存在。而对于越来越重视推动标准建设的中国企业而言,应该致力于将新技术、新工艺等创新成果反作用于国家的标准建设之中,以推动国家标准动态刷新机制的形成,这也是中国企业界应该主动自觉践行的一项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