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像,自己扔掉的破皮鞋,有可能在经过一系列化工程序之后变成人造蛋白,最终化为“牛奶”的一部分吗?
一年前,阜阳假奶粉事件震惊全国。而今天,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用五花八门的造假原料生产的“人造牛奶”,正泛滥华北大地;其中仅在山东省,就至少有200余家假牛奶厂,主要集中在聊城、淄博、泰安、东营和枣庄等地。
2月28日,本刊记者赴实地调查。
化学牛奶?
在华北一些县市的郊区,要找到知情人士所说的“假牛奶”可谓轻而易举。这些产品的外包装几乎都克隆了“伊利”、“蒙牛”、“光明”等知名品牌,一般都煞费苦心地取名为“伊俐”、“伊纯”、“蒙俐”、“蒙奶”、“蒙古牛奶”等类似名称,有一种甚至就叫“蒙人”,让人感觉哭笑不得。
“淄博市赋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蒙奶”牌“纯鲜奶”和“淄博市康达九元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纯牛奶”,是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的两个牌子。其中,“蒙奶”完全照搬了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宇航员与奥运健儿的广告图像,只是把运动员的头发稍稍“染黄”了一些。
这些“假牛奶”的外包装上多写有“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会员单位专业制造”的字样,其实多是一些含乳饮料。更为令人气愤的是,许多此类含乳饮料都竭力标明自己是“100%纯鲜奶”,误导消费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是不折不扣的假牛奶。
我们借助一家大型正规奶厂的检验设备,对买来的“蒙奶”牌高钙纯鲜奶和康达产的“纯牛奶”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赋康的“蒙奶”蛋白含量只有0.5%左右,脂肪含量只有0.3%左右。而康达的纯牛奶,蛋白含量只有0.55 %,且干物质检测不出来。
技术人员说,这就意味着所谓的纯牛奶极有可能是水!
赋康食品有限公司与康达九元食品有限公司均在淄博市临淄区,3月2日,我们决定冒雪赶往淄博,一探究竟。
暗访造假
临淄区朱台镇西单村距淄博市区半个小时车程。在西单村头路边,我们找到了这两家企业,厂区都是大门紧闭,看不出任何生产的痕迹。
西单村的村民说,他们的孩子从不饮用这几家厂的乳制品。村头有个奶牛场,牛奶也很少卖给这几家厂。“春节后几家厂都停产了,上面好像查处过。”一个老汉介绍。
这天下午,记者以代理商的身份出现,与“赋康”和“康达”分别有过一段有趣的谈话。
“康达”:一个女人介绍说康达的产品销路非常好。“我们的牛奶是用奶粉调配的。你要13元的那种,产品当然不符合国家规定……但你不要怕,我们的证件都是齐全的。”
好不容易接通“赋康”的销售热线,对方也是一个女人。听说我们想代理产品,女人欣然告诉了总经理单某的手机号码。
单某说:“我们的产品都在15元以下,从7元到15元有十五六种产品。……农村市场很畅销。有两种产品是奶,其余都是含乳饮料,只不过奶的含量不一样而已。蒙奶是纯牛奶,给你8元一箱,不能再便宜了……”
“包装和蒙牛一样,会不会出事?”
“出什么事?不可能!蒙牛又没有注册宇航员的商标,不要担心。这个呢,看上去是像,其实是有区别的,我们把他们广告上的人头换过,头发、眼睛都不一样。”
“我们证件都是全的。产品全山东都有,从来都没有出过事。啊呀,我跟你实说,现在,在我们这里不用蒙古、蒙奶这些字就销不好。”
问到有什么证件?单老板有些不耐烦了,“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还有……啊呀,反正你不用担心,我们的手续都是齐全的。做生意谨慎是应该的,但你不要怕。”
熟知当地情况的业内人士告诉我们,头一回和他们做生意,他们是绝不会带你进生产车间的。第二天,我们提着“赋康”与“康达”的产品走进淄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监督与法制科科长邵磊说,春节前淄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曾展开了几次突击整顿活动,有力打击了一些不法厂商。
在淄博市郊的两个大仓库,我们见到了质量监督局在最近一次执法行动中查封的一万多箱劣质“纯鲜奶”,堆积如山,其中90%源自“赋康”。
内幕揭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指出,全国注册登记的乳制品厂有1600多家,其中山东省就有150家,但山东省投资总额超两亿元的乳制品厂只有淄博的得益乳业、东营的凯银乳业等少数几家。
他说:“山东省没有注册登记,正在生产伪劣牛奶产品的企业至少有500家左右。”这些企业多是家庭作坊式的,一口杀菌池、一个热水炉、一台配料机、一台灌装机,加上两三名工人就可“上马”,总投资不过几万元。这些小作坊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夜里偷偷生产,很难整治。质监局有关人士证实,“赋康”等企业生产设备简陋,一些企业甚至没有技术人员。
执法人员突击检查临淄区一家生产“伊纯”奶的企业时发现,厂里只有简单的搅拌机、灌装机,成品就堆在满是脏水的地上。
既然这些企业不具备乳制品的生产条件,为何不予取缔?据说,“赋康”等企业毕竟有一些生产设备,虽与乳制品生产要求相去甚远,但他们有营业执照和临时卫生许可证,质量技监局没有取缔权。我们发现生产假牛奶的企业很多都有营业执照,而且大多是在政府眼皮底下进行生产的。
该地区一家正规奶厂的负责人抱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似乎只要申请就批准,根本不看企业的生产能力。她说,工商部门轻易就给营业执照,而一些部门的检查也有“看人看钱不看货”的现象。
“食品生产是一个良心买卖,不能全指望质量技监、工商部门,还得看生产商的良心。一些部门不到中午11时,不会通知我们要来检查,每次吃完午饭还要带一些礼品走。在这样的工作作风下,小作坊的产品能轻易拿到过关证明就不足为奇了。”
据业内人士介绍,山东的情况似乎并非个案,在河南、河北、福建、山西、东北三省……都已经发现了假牛奶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