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食品、宠物口粮、玩具、矿泉水、日用品和其他产品质量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曝光,产品质量问题成为热门话题。由此,相应行业的机会也来了,从产品销售前段的认证取信于民,到销售期间的杜绝伪造,再到出现问题后的危机公关,似乎因此有了更明亮的未来。
如果我对你或者你的产品不放心怎么办?
没关系,让质量认证公司来做证好了。
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被绳之以法后,人们普遍感觉国家对食品药品质量的担忧开始转化为行动。追求质量保证的意识开始觉醒,虽然大多数质量体系认证是自愿性的,但由于来自顾客的强大压力,加之各国政府的推动,质量体系认证客观上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根本需求,认证证书成为企业形象和竞争实力的一种表现。
商机挡也挡不住
QS/ISO9000/ISO14000/ISO22000/ISO16949/OHSAS18000/GMP/GSP,企业认证何其多!足够的政府人脉关系是关键。
孙丕春又出差到北京去了。尽管济南到北京不算特别远,但频繁进京的动作却预示他所领导的山东世通国际质量认证有限公司正在进入事业蓬勃发展期。
孙丕春公司的业务规模如今在山东认证行业数一数二。未来的目标是,通过不断拓展服务半径,尽快成为区域性行业巨头。
孙丕春和他的员工现在很少主动出击,几乎所有业务都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孙丕春的助手刘建华介绍,2006年郑筱萸案发之后,就能明显感受到质量认证正在热起来。但没想到热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他们不得不招兵买马,扩充实力。
山东世通质量认证公司仅是一个代表。在上海某具有外资背景的认证公司高层刘景娟(化名)看来,这样的商机真是挡也挡不住,以至于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非正规军的质量认证公司,纷纷掘金质量认证市场。
刘景娟所在的公司目前还没有取得官方——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认可。“但巨大的市场诱惑就在眼前。”刘景娟表示,中国推行的一些质量认证标准具有强制性色彩,这决定质量认证公司只要拥有足够的政府人脉关系,业务便会源源不断。
细心的消费者都会发现,不管是平时吃的酱油、方便食品还是饮用水,上面都印有一个QS认证标签。而QS标准正是国家强制性认证标准之一。换言之,企业要想把产品卖出去,你就必须找到相应的质量认证公司来进行认证。
现在,随着诸多食品隐患被曝光,更多的消费者也开始关心质量认证问题。于是,企业自愿性的质量认证标准也开始骤然升温。
以山东世通质量认证公司为例,刘建华介绍,除了强制性认证,公司现在推行的认证服务标准主要是: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其中ISO9000标准属于通用标准,ISO14000是环境认证标准,而OHSAS18000则是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和人身有关)。
“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一个产品所附加的质量认证标准越多,说明它的质量越有保障。”刘建华说,事实也如此,因此,质量认证公司现在活多得接不完。
别迷信认证
由于认证市场比较混乱,有的认证机构不注重工作质量,有的搞假认证,有的不到工厂花钱就能搞定,有的认证机构互相压价、拉客户,还有的搞咨询、认证一条龙,这是国际标准所不允许的。我们国家确实有公开的或地下的买证卖证行为,国家认监委正在对全国认证市场进行清理整顿。企业最好选择有资质、有资格、服务质量高的认证机构。
随意在百度、Google上键入“质量认证公司”,便会发现,这样的公司如同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一家不愿公开姓名的大型质量认证中心负责人表示,许多质量认证公司正是看中了中国的质量认证体系尚不完善、发展空间巨大而迅速组建的,甚至存在“一收钱、就通过(认证)”的现象,这一问题必须尽快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一些接受记者采访的食品企业人士也表示,许多质量认证也就是做做样子,交点钱,一切都搞定。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一旦某品牌食品出现重大质量隐患,这家生产企业往往也拥有名目繁杂的质量认证,但事件发生后,最坏的结果往往是生产企业死了,而给企业提供质量认证的认证公司却没有事情。
刘建华分析,从行业规范角度看,郑筱萸案背后,同样也在给质量认证行业提出更高的发展标准和门槛。因此,应该通过行业规范等手段,鼓励质量认证机构发展后续业务,而不应该认证完了就算了事。“我们也发现,后续服务只要效果好,其产生的收益并不比认证初期少。”刘建华说。
而从非强制性的质量认证标准看,在国内食品行业,目前主要推行的是ISO9000和HACCP标准。由于不具有强制性,质量认证公司在这一过程中普遍扮演的第三方认证的角色,“通俗地说,就是用质量认证公司的信誉来给企业产品再加一道护身符。”前述某大型质量认证中心负责人说,问题是,这家质量认证公司的信誉到底值多少钱,消费者心里并没有数。
据此,他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应该进一步强化质量认证公司的行业标准,把这些公司分成三六九等,让他们有多大能力揽多大活,而不应该只要拥有资质,什么事儿都敢揽。
刘建华也表示,行业越规范,大型质量认证公司的发展空间就越广阔,也更有利于推动质量认证公司向下游业务发展,不间断对认证企业展开跟踪式服务和监督。
“显然,监督这个内涵更应该是重中之重”。前述认证中心人士说,质量认证行业的鱼龙混杂,导致整个行业并没有太多的监督职责,而“收费、发证”似乎成了全部工作。
采访中,国内目前最大、最权威的质量认证机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综合处人士表示,CQC作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节能认证、节水认证、环保认证、强制认证、体系认证、ECI认证6大门类的权威机构,相关业务也一直在受到一些小型质量认证公司的蚕食,但鉴于相关行业标准不尽健全,也没有办法。不过,他预期未来的质量认证市场将非常庞大,因此小公司分走一些业务也没有什么。“前提是,这些小公司必须具有跟踪服务的能力,不要砸了质量认证的牌子。”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