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延吉不少农村,农民种地选啥品种、打几次农药都有章可循——
7月上旬,正是吉林省延吉市小营镇元葱的收获时节,在田间地头,一辆辆满载元葱的大卡车络绎不绝。
“1斤八毛,地头价,能比其他地方高1角多钱。”种植大户刘淑兰说,今年他家种了100多亩元葱,纯收入能有40多万元。老刘高兴地说:“现在咱种的是放心田,种地选啥品种、打几次农药都有章可循,产品卖到哪儿、每斤多少钱咱也不用操心。”
价格高,为啥还有人抢着买?农民种地为啥能不愁技术、不愁销路?
人有啥要求,咱定啥标准
小营镇吉兴村村委会主任崔秉权说:“我们这里昼夜温差大,种出的元葱甜辣适中。过去祖辈种元葱,却一直没成气候。关键是没找对市场。”经过考察发现,元葱是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的主食蔬菜,销量很大。
为了帮助小营元葱闯进国际市场,2001年,延吉市技术监督部门根据国际标准制定了《延边元葱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人家有什么要求,咱定什么标准;人家要多大尺寸,咱产多大产品。”崔秉权说:“比如韩国、日本等国,要求元葱个头都是8公分左右,投入不够,个头小点,一斤就能差出两角。一分价钱一分货嘛。”
为了推广标准化生产,元葱协会专门建立了3公顷的元葱示范园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2002年,小营元葱被认定为国家绿色产品。
“国外市场门槛高,按照规程,施有机肥、用无公害农药等,每亩要多花200多元,但价格也好,算下账来,还是划算。”农民刘顺利说。有了严格的国际标准,越来越多的小营元葱走出了国门。元葱带来的丰厚收益也调动了农民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小营镇元葱标准化基地从刚开始的3公顷发展到了500公顷,标准化普及率达到100%。
小营镇的元葱是延吉农业发展的一个样板。延吉市委书记金永默说,未来农产品的竞争关键是标准的竞争,必须跳出“产量农业,传统农业”的圈子。在这几年延吉市农业结构调整中,延吉努力以标准化为手段,不断提升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据悉,去年,仅小营镇元葱总产量达到3.3万吨,农民每亩增收1万元以上。
高科技不可少,土经验也离不了
在许多客户眼中,小营元葱是“铁皮葱”,手感瓷实,质量好,耐储存,好像有什么技术“秘方”。
“标准化生产的确离不开技术,高科技不可少,土经验也离不了。”兼任小营元葱协会会长的崔秉权说,这些年,他们请过国内外专家讲课,种植技术一直在不断摸索。比如教科书上说,元葱倒伏达到70%就要收割,但依据种植大户多年的经验,晚收几天,不仅能增加产量,还能让元葱长得更瓷实,不容易腐烂。老崔说:“这就是技术秘方。”
“对农民来说,种元葱只要照章操作,对农技人员来说可不简单,都是多年积累的成果。”崔秉权说,当地农技人员经过3年的攻关,成功研究出了元葱高产栽培技术,使元葱每亩增收600—800元。政府部门还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先后编印了6个版本的《延边元葱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等技术资料,发放到农民手中。
正因为这些技术“秘方”,目前,延吉已经形成了以小营镇为中心的元葱生产区,成为继山东、甘肃后全国第三大元葱主产区。不少农民纷纷到外地包地种元葱。
经纪人带动,做好农民和市场的桥梁
“引导农民发展标准化生产,经纪人的作用不可小视。政府的作用就是不断引导、扶持、规范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发展。”金永默说。
延吉先后成立了元葱协会、经纪人协会,发挥他们在市场与农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2005年为元葱经纪人提供元葱收购资金90万元,2006年增加到180万元,促进元葱产业的发展。
“国外市场需要什么品种,什么口味,每年买种子前,会长都会和大家一起分析,信息多了,风险就小了。”刘淑兰说。为让农民更好的了解市场行情,政府引导协会创办了《小营镇农业信息报》等免费发放到农户家中。据悉,目前小营镇70%的元葱都是由经纪人协会牵线搭桥销往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地。经纪人协会每年平均帮助小营镇农民销售元葱12000吨,销售总收入达6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