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万众瞩目。据悉,在今年两会的小组讨论中,由各个部门、各种组织设立的多种农产品、食品质量标准受到不少代表和委员的关注。他们说:吃这样简单的事,为啥越吃越复杂,越吃越不明白了呢?百姓究竟该相信谁呢?到市场上采购的顾客经常陷入茫然,他们分不清什么是“绿色大蒜”、什么是“无公害甘蓝”、什么是“有机萝卜”,贴在食品上的“QS”标志又代表着什么?江苏雨润集团董事局主席祝义才在深入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国已组织制定农业国家标准400余项,行业标准1040项,并启动了农业行业标准制定修订专项计划和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专项计划。但是,同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相比,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还很不健全。
一方面远远不够,一方面却茫然不知。这种矛盾现象又岂止出现在食品标准领域?当然,各种标准由于涉及专业技术,其中必然会有大量术语,不可能像读金庸小说那样使人兴趣盎然。但有没有一种变通方法,让更多的人了解标准呢?应该有。首先,有关方面今后在制定相关标准时,在保证专业性、科学性的基础上,语言上要尽量照顾到普通人的需要,尤其是那些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标准。还有,在出版供专业人士使用的“天书版”标准时,能否考虑同时出一部带注释内容的“通俗版”?目的在于为了方便消费者,让大家轻松掌握。最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建立便于消费者随时查询的网站,内容尽可能丰富一些;还可经常以搞活动的方式,请专家现场解答,逐渐培养公众对标准化生活的亲密感。
全民学标准难,但让一部分人懂标准,应该是有关方面工作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