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心上说,我们当然希望防伪产业越小越好,甚至不存在最好,因为这样说明,我国假冒伪劣已经不存在了,也就不需要防伪措施。但在当前情况下,假冒伪劣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因此,防伪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是应当重点扶持的产业,是朝阳产业。”
中国防伪行业协会秘书长单向东表示,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的防伪产业算得上是发达的,许多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防伪产业的规模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防伪产业的壮大,对打击假冒伪劣、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信用经济建设是很有好处的。
从凌乱走向规范
单秘书长告诉记者,我国防伪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并出现了一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和产品,在打击假冒伪劣、净化市场方面发挥了有效的作用。但防伪技术和产品在打假防假应用方面并未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最突出的则是鱼目混珠,严重影响了防伪行业的信誉不说,因为成本等原因,致使许多先进防伪技术和产品难以占领市场。
单秘书长说,我国防伪行业出现这一现状主要基于以下原因:我国防伪行业以前在管理上存在归口管理部门不明确和没有法规监督管理的现状,致使一些不具备生产条件和能力的企业及个人纷纷进入这一市场。它们不讲管理,技术薄弱,生产出的产品根本不防伪、难防伪,有的甚至直接为造假者提供“合法的护身符”,从而扰乱了这一市场,致使不少防伪企业和消费者对防伪产品产生了信任危机,这种不正常的现状也使一些好的防伪技术不被企业和消费者认可,从而阻碍了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
单向东介绍,2001年8月,国务院正式明确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依法负责产品防伪的监督管理工作”的职能。依据这一职能,国家质检总局在调研、分析和总结以前防伪行业发展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的思路。2002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办法》。2003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又印发了《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办法》与《实施细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防伪行业将进入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轨道。
目前,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工作按《办法》和《实施的细则》,正有步骤地实施。如防伪技术评审工作(防伪企业生产的防伪技术产品最终获得生产许可证的前提条件)已经启动,国家质检总局已经授权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开展防伪技术的评审资格,目前已完成40多项防伪技术的评审;使用防伪技术产品的企业备案工作已经在部分省市展开;国外防伪技术进入我国市场的注册登记制度已经开始;防伪技术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制定公布实施也指日可待。《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办法》的全面贯彻实施,对加强防伪行业的监督管理将发挥重要作用。
综合手段是出路
在制假与防伪的反复较量中,一边是制假售假不法分子不断变换手法,一边是不断提高防伪产品的科技含量,完善功能,增强可靠性、实用性,实现产品有效防伪的社会职能。
从研究层面上看,防伪应采用系统工程学的研究方法,把保护标的物不被伪造作为一个系统,分析科研、生产、应用、管理中的有关问题,找出最佳方案并付诸实施,多层次综合集成防伪手段。
针对我国防伪行业面对的发展与问题并存的现状,以及我国加入WTO的严峻挑战,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召集有关专家及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多次研讨,制定了我国防伪产业技术政策。即: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结合防伪技术应具有的综合性、层次性、独占性和系统化、智能化、标准化、数字化等特点,建立防伪系统安全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以及认证体系。突出高新技术领域自主创新,逐步形成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新的系统防伪手段,并注重开发、研制高新技术防伪产品与普及大众防伪识别产品相结合的产品。逐步形成一批有规模集团化的防伪产品生产骨干企业,使之在我国加入WTO后占领国内主要市场并进入国际市场。采用当今国内外先进的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统一的防伪网络。在发展防伪技术的过程中,集传感器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系统识别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众多高新技术,发挥多学科、多技术的优势,以光机电一体化、信息化、服务自动化为目标,逐步形成技术、工艺、检测等成套技术开发应用的模式,推动防伪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和发展,在防伪技术的发展上以光学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信息通讯技术、印刷技术和识别仪器技术作为依托。
同时,还要加强防伪行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防伪公正检验机制,使防伪中介检验机构独立开展防伪检验,为打击假冒、保护名优提供有效手段,使我国防伪技术及其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