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风波
6月16日,星期六。
早上7时许,家住西固区牌坊路的孙先生按照惯例,来到家铭小区门口的一家牛肉面馆。一进面馆,他把事先准备好的2.50元递到老板手里时,老板出人意料的告诉他,从今天开始,牛肉面调价了!每碗牛肉面涨了5角钱,即大碗从以前的2.50元涨到3.00元,小碗从2.30元涨到2.80元。无独有偶,当日中午,家住兰州铝厂的戴先生带着上小学的孩子到家门口的一家牛肉面馆吃午饭,拿出5元钱想买两张小碗牛肉面的票,结果,牛肉面馆的老板娘在给他撕了两张票后,要他再补0.60元,一头雾水的戴先生不解地问是怎么回事?老板娘无奈的告诉他:“从今天开始,牛肉面涨价了,每碗涨了5角钱”。
当日,有关牛肉面涨价的消息在兰州市西固区象“炸开锅”似的,不胫而走,市民议论纷纷。
笔者了解到,从16日开始,西固区的西固城、牌坊路、西固东路、合水路、山丹街的近20家牛肉面馆,都齐刷刷地涨价了,每家面馆张贴着内容大同小异的“告示”。大多都写着: “各位顾客您好!受粮、油、肉、菜等原材料不断上涨的影响,我们也是抱着让广大顾客吃到正宗可口的牛肉面的心态,从即日起牛肉面调价,望广大顾客谅解。谢谢合作。2007年6月16日。”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西固的绝大多数牛肉面馆的牛肉面从6月16日集体涨价后,安宁区的牛肉面馆也在次日跟着涨价,涨幅惊人的一致,涨价的时间也是出奇的一致。
6月17日,有关兰州牛肉面涨价的消息被媒体报道后,一时舆论哗然,引起了轩然大波。
6月26日,兰州市物价局、兰州市质监局、兰州市工商局、兰州市牛肉面协会共同出台监管政策并正式下发文件规定:“普通级牛肉面馆(店)大碗(加筷)牛肉面不得超过2.50元,小碗(加筷)与大碗的差价为每碗0.20元。对牛肉面进行分等定级,并限制每个级别的最高售价”。同时,还要求“牛肉面馆(店)经营者必须按规定申报等级,经批准后亮证经营,经营单位在批准等级的相应加价率和毛利率控制幅度内自行确定其价格(不含普通级)。牛肉面馆(店)经营者必须建立健全价格管理制度,所有经营品种都必须按规定实行明码标价,违反者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凡不按规定程序报批等级的牛肉面馆(店),一律执行普通级的规定价格,违反者按《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进行处罚”。
据了解,这是兰州市政府首次对牛肉面进行的价格干预。
兰州市物价局商价处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兰州牛肉面的价格虽然属于市场调节,但市场调节价格并不是杂乱无章、随心所欲的,它也是价格管理的一种形式,物价部门对市场调节价格应该是“放得开、管得住、管得好”。西固、安宁部分牛肉面馆以原料上涨、成本增加为由,上调牛肉面价格的行为属于哄抬物价,违反了《价格法》的相关规定。此举旨在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7月11日,兰州市物价局组织召开了兰州市规范牛肉面价格行为座谈会,邀请了市人大、市政协有关人士、部分专家学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代表,就对牛肉面限价一事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与会代表普遍认为,牛肉面价格就是兰州的“民生价格”,只有在“分等定级,优质优价”的原则下进行限价,才会有利于兰州牛肉面行业的发展。
此事引起了《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和《新闻周刊》栏目,《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等中央、地方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国家发改委、中央党校等部门经济专家、学者纷纷发表各种言论。他们认为兰州市政府的限价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退回了“计划经济时代”。
限价之后
物价部门的“限价令”出台后,引起了连锁反应和强烈反响。
首先,没有涨价的牛肉面馆在牛肉面的量上打起了注意。家住黄河北的赵先生告诉b笔者,自从兰州市对牛肉面发出“限价令”以后,就听说他家门口的牛肉面馆的牛肉面分量少了。在广场南口的一家牛肉面馆就餐时,他明显感到碗里的面少了,肉少了,老板甚至连辣椒油也不好好放了。他发现,拉面师在拉面的最后一下,往往将大部分面攥在了手里,下到锅里的面比以前少多了。在兰州雁滩家具市场上班的苗女士说,最近一段时间确实感觉牛肉面的分量有变化,不像以前那样经常会吃得很饱。
甘肃省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刘兴斌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一味的采取行政干预措施,往往会力不从心。对牛肉面制定最高零售价后,商家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自然将这部分损失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利益。这样,有可能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会影响兰州牛肉面的声誉和产业的发展。
兰州市质监局标准化处副处长王芳告诉笔者,早在2000年,甘肃省质监局就制定并实施了《甘肃省地方标准——兰州牛肉拉面》(D B62/685 ———2000 ),明确规定了牛肉面中面、肉的数量。对于近期出现的短斤少两,违反《兰州牛肉拉面》标准的行为,工商、质监、商贸等部门将随时进行查处,以维护牛肉面的品牌。“限价令”的目的在于对兰州牛肉面实行“优质优价”,以保护兰州牛肉面产业及品牌。但从实际看,这与我们的初衷相反。
“兰州市物价局的初衷是好的,但方式方法不妥。”长期研究公共政策的兰州大学包国宪教授如此评价此次限价令风波中的政府行为。包国宪同时认为,兰州市物价局已经越出了政府履行职能的“边界”。他建议,公共政策的制定出台,要建立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要界定哪些是政府可为的,哪些是不可为的。
长期从事食品营养研究的专家、西北师大生命科学院副教授黄爱仑告诉笔者:“如果牛肉面价格长期徘徊在低价位,长期粗放经营,必然影响牛肉面产业的发展。”他认为,政府应该对牛肉面的质量、环和产业的整体发展进行监管,而不应该单一的采取“限价”措施。
做大品牌才是出路
今年,牛肉面入选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兰州市把牛肉面作为兰州的一个“名片”和兰州的一大品牌。
“此次限价对兰州牛肉面产生的影响非常大,有可能对牛肉面的产业和品牌产生负面影响”。在西固经营牛肉面的马俊才如是告诉笔者。
黄爱仑说:“当前,如何促进牛肉面产业发展,打响牛肉面品牌应该成为政府考虑的大事”。
兰州市人大财经委主任方国光在兰州市物价局等部门召开的座谈会上说:“牛肉面涨价应该有一定的依据,商家不应只考虑单纯的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应该综合考虑,看看质量是否达到了标准,卫生条件,经营环境有没有改善,以达到“分等定级,优质优价”的目的,并拉开牛肉面的档次,使这张兰州名片的地位得到提高,得到巩固。
兰州市质监局标准化处副处长王芳告诉笔者,兰州牛肉面地方标准是牛肉面发展的技术基础和支撑,只有切实按照标准的规定来经营,才有可能推动牛肉面产业发展,才有可能做大做强兰州牛肉面的品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加大标准的贯彻力度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令人欣慰的是,兰州市政府已将做大做强牛肉面品牌摆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和位置。
7月19日,甘肃省省长助力、兰州市市长张津梁主持召开了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兰州牛肉面的发展问题。会议决定在9月25日举办“中国·兰州牛肉拉面节”。届时将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兰州拉面的标识,强化牛肉面行业标准,推进拉锁经营模式,促进牛肉拉面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实现做大做强。加快牛肉面走向全国的步伐。
除此之外,兰州市政府还将建设独具特色的中国牛肉拉面第一楼,打造中国牛肉拉面第一碗,让兰州牛肉面这张名片载着兰州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