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在“知识产权与企业发展战略论坛”上,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秘书长张平的精彩演讲,为佛山企业家传递了丰富的资讯,点拨开启了多维的宏观视角。
知识产权成为
当代科技竞争焦点
“当前国家间技术先进性的竞争,已经演变成技术垄断性的竞争,知识产权因此成为当代科技竞争的焦点。”张平说,在这样的形势下,知识产权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已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基本选择。“因为科技创新是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创造和掌控自主知识产权,就成为决定竞争胜败的关键。”
她认为,当前我们所提的“自主创新”,包括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中的原始创新;众多新技术优化组合后的集成创新;以及把引进的先进技术加以改造升级后的再创新。而在现阶段的中国企业界,创新大量的应该是集成创新和改进创新。政府的政策法规也应该更多地为集成创新和改进创新保驾护航!
买来的专利
也属自主知识产权
自主创新更多应考虑有自主意识。“但是自主创新并不排除与他人知识产权的交叉和依赖。”张平强调说:“甚至购买的知识产权也属于自主知识产权。”
她说,现代技术领域不可能由一家企业的知识产权完全覆盖,在一个产品或产业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完全拥有自主技术是理想状态。所以才会在不少已经形成垄断地位的大公司之间,出现通过“专利联营”,共同控制市场的结盟。她认为,对于佛山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更需要通过“专利联盟”这一形式进行专利布局,取长补短,合力才能抗衡国外大企业无处不在的专利网。“一旦在关键技术环节上拥有一定的知识产权,也就具有了参与市场规则制定的话语权!”
创新动力亟须政策引导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中面临的瓶颈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张平指出,各种制约表现为:在几乎所有技术领域面临国外的专利布局,严重影响技术创新空间;部分优势和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领域,得不到知识产权制度外的政策支持,还受到来自市场的压力;而作为创新主体的科研部门和企业,知识产权的经营、管理、应用能力不强,许多自主知识产权不能有效利用;国外知识产权壁垒制约日益加剧,呈现知识产权外交化、政治化趋势。
与此同时,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张平指出,“真正深层次的原因却在于,整个社会对于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在制度运作的各个层面上的偏失。在科技创新方面,则表现为对创新的动力机制和制约作用,没有准确的把握和及时有效的政策引导!”
“五阶段”战略抓住了
知识产权战略的本质
“从技术专利化到专利标准化,最后是标准国际化。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知识产权战略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标准制胜!”张平说,近年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的温州打火机案、DVD专利收费案、思科诉华为案、移动通讯专利许可、3G标准、数字电视标准纠纷等,均反映出跨国公司通过专利技术标准化的方式,追求知识产权保护的最大利益。
“技术标准说到底是一种游戏规则。”张平认为,“通常情况下,专利影响的只是一个或若干个企业,标准影响的却是一个产业,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成为标准,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
随着技术标准越来越成为产业竞争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标准正在更多地变成各国实行贸易保护的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一种新的企业经营理念应运而生,那就是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张平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得标准者得天下!”
谈到佛山正大力推进的企业“五阶段”发展战略,张平欣喜地表示:“我特别注意到这一发展战略最后的目标‘让他人为我贴牌生产’,这意味着标准和品牌的输出。这表明中国终于想到知识产权战略的终极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