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莫斯科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再惹争议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自转基因食品面世以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在国际上备受争议,而学术领域内对这个问题也一直未能给出最后结论,致使很多国家都禁止种植转基因植物和禁止生产转基因食品。

  俄罗斯政府也在不断努力解决这一问题。2004年,俄政府曾作出规定:使用转基因做原料的食品,若其中含有超过5%的转基因成份,就必须对其进行标识。若不含有外源基因和外源蛋白,且营养价值与其传统产品对比具有实质的等同性,则不需要另外标识。

  但是,从本周开始,莫斯科市则开始执行大部分欧洲国家目前所规定的食品标准,即把食品中转基因的成分限定在0.9%范围内,只有符合这个条件的转基因食品才能在商店和市场里销售,并开始实施自愿在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包装上贴识别标签的措施。

  该规定一出台,便在俄罗斯引发了一场激烈争论。

  老规定没人执行

  2004年,俄罗斯政府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了修订,规定必须在食品包装上指明生产过程中是否添加了转基因成分。可是,至今为止,出现在市场上的大部分食品包装并没有执行这一要求,而且国内商店里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商品数量还大有继续增多之势。

  据2006年俄罗斯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的资料显示,目前在俄罗斯市场上,约70%的食品属于转基因类食品。随着俄罗斯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大众对食物营养也越来越重视,要求获得转基因食品成分信息通报权利的情绪日益高涨。

  据2007年1月俄罗斯全国遗传安全协会的统计,95%以上的俄罗斯人拒绝使用转基因产品,他们表示,食用这类食品对他们的健康没有保证,有可能对他们的后代产生影响。2006年6月1日,近30位民众在俄罗斯卫生和社会发展部大楼门前举行抗议活动,打着“儿童食品不要转基因”、“我们的孩子不是试验的对象”等大横幅,反对在儿童食品中使用转基因产品。

  新规定要求更严

  莫斯科市政府的新规定要求,今后在莫斯科商店和市场上出售的所有食品,如含有转基因成分,其包装袋必须有明显识别标签,这种识别标签的底色为浅绿色,上面印着“含有转基因成分”的深绿色字样。以后,莫斯科市的居民将通过食品包装就能明显地区分转基因食品和自然食品。莫斯科市政府表示,这种识别标签将帮助市民获得食品质量和安全等其他更全面的信息。目前,只有一些通过专门测试的食品厂家,才有权利在自己的产品上贴这种识别标签。

  莫斯科市政府要求,不仅要在转基因产品识别标签中注明转基因产品、由何种转基因原材料制成以及产品中含有的转基因原材料的来源等字样,还需在识别标签上注明该转基因产品的原材料在俄罗斯的注册情况。此外,莫斯科市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销售采取限制措施,商店不得将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销售给16岁以下的孩子;转基因食品不得进入医院和莫斯科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的餐厅;军队也禁止购买转基因食品。

  2007年2月修订后的《莫斯科粮食安全法》还规定,禁止把市财政预算款用于生产和购买含有转基因成分的粮食,也禁止将该款项用于此种用途的贷款。

  争论不会停止

  对于莫斯科市给转基因食品贴上识别标签的事件,俄罗斯国内各方面专家看法不一。

  转基因产品标识管理政策的提倡者和支持者们认为,转基因产品存在许多潜在的安全性问题,需要政府对其安全风险进行管理,标识则是传递这种政府管理信息的载体。同时,标识还向消费者提供了与产品有关的全部信息,帮助有某种特殊偏爱的消费者找到他们需求的特殊产品,同时也能防止他们食用有害食品。如能将这一规定用到俄食品进口方面,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反对转基因产品标识的人士则认为,2006年调查表明,60%的食品购买者认为,食品的价格是决定是否购买的最重要因素,只有5%的食品购买者认为,食品成分才是决定是否购买的因素。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标识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增加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疑虑和恐慌。因此,只有当转基因食品中存在过敏原及转基因成分超出规定范围时,才需要进行标识。

  俄罗斯科学院的专家认为,农业转基因技术是当今世界最为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转基因作物具有抗杀虫剂、害虫及其他作物疾病等优点,利用转基因作物制成的食品味道更加鲜美。更重要的是,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大量应用,为解决俄罗斯的食品供应问题作出了很大贡献。

  目前,俄罗斯有11种转基因农业作物被允许在市场上销售并作为食品工业原料,如转基因大豆、玉米和土豆等。俄科学院生化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专家康斯坦丁·斯科里业宾表示,转基因产品在没有完全确保质量是否安全之前不会出实验室,俄罗斯目前应当大力发展本土的农业市场,并普及转基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转基因产品的贸易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同时他也表示,标识转基因食品,只是对转基因食品的销售采取了限制措施,应该加强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建立专门的检验室,对食品的添加剂成分和转基因成分进行检验,加强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发布时间:2007年07月10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