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新目标”,记者在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质量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见到新上任的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孙波时,他用了四个“新”来概括履任的使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日趋一体化。“国际竞争已经真真切切地来到了中国企业的面前,而且,这种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在孙波看来,当前形势下,中国经济必须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结构调整,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在总体上,我们的企业就是要把自己的战略目标锁定为在国际竞争中获胜。试想一下,如果你不能获胜,那就肯定要被淘汰,那还怎么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在国际竞争中获胜”这一战略目标,中国的企业应该怎么办?孙波认为,制胜的法宝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促进技术进步。“要提高一个产品、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把质量搞上去。”
为了帮助企业运用好“质量”这个法宝,2005年,质量管理司也在自己的工作计划中做出了一些新的调整。例如,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立足“扶优扶强”。对于名牌企业要加大培育力度,促进有限的生产资源向那些优秀企业集中,形成一批中国的大企业、大跨国公司。孙波特别提到,要在中国名牌的基础上,评选出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名牌产品,更好地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服务。
2005年,质量司计划要使全国质量兴市活动市县达到450个,并推动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整体开展质量振兴活动。除了扩大范围之外,提高实际效果也是今年质量兴市活动的重中之重。“要通过这个活动切实把市‘兴’起来!”
推广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向来是质量管理司的重点工作之一。孙波透露,今年工作的一个新思路就是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办法,抓质量、创名牌、上水平。但是,他也表示,宣贯《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的重点依然是在大企业和名牌企业。“通过提高这些优势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才能让大家更快更好地认识到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作用。”
今年,质量管理司给各地质管部门下达了一个新任务,要求各地都要开展质量状况分析工作,向总局和地方政府报告质量状况。“不仅是要给大企业建立质量档案,各种类型的企业都应该建立质量档案。同时,要加强各种质量数据的收集。只有建立了一个全面详实的数据库,我们才能给政府和企业提出具体、有效的质量建议。”
尽管今年“质量月”的主题尚未确定,但是,在孙波眼中,“全社会都来关心质量”应该是“质量月”不变的主题。“我们要利用‘质量月’这个载体,广泛宣传质量政策,发布质量动态,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质量、支持质检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说到底,质量是全社会的事情。它关系国家的长期发展,是个战略性问题。提高我国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政府有责任,企业更需努力。可以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任务。大企业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创立我们自己的世界名牌。中小企业要努力提升自身质量,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贡献。人人关心质量,才能人人享受质量。”这就是孙波的质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