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IEC JTC 1/SC 31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分技术委员会于今年6月4日至8日在南非召开了第13届年会和相关工作组会议。中国、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瑞典、荷兰、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奥地利等14个国家(P成员)组成代表团参加了会议,ISO TC 104、ISO TC 122作为内部联络员,GS1、AIM、ETSI、IATA、IEEE、ITU-R、ITU-T、NATO、UPU 作为外部联络员列席了会议。我所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的王文峰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SC31分委会负责条码和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标准化,本届年会同期召开的工作组会议都是和RFID相关的,包括RFID空中接口协议、RFID测试、数据格式、编码、实施指南等内容,受到各国标准化组织和RFID厂商的高度重视。由于我国RFID产业已开始起步,产业发展急需标准化的支撑,同时,我国RFID标准的制定,涉及信息安全等问题,既要坚持自主创新,也要兼顾国际贸易中的互联互通,尤其重要是,要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化保障我们自己产业的发展。
全国信标委和信息产业部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对此次会议非常重视,组织了包括我所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王文峰在内的七位国内RFID技术专家报名参会,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最终只有三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虽然此次只有三位由信息产业部派出的专家参加了会议,但是由于我们会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本次参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会前,我国代表根据本次会议各工作组的会议日程,组织专家分头对各工作组的标准项目草案进行了研究,分析了SC31分委会制定的各RFID标准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几个重要的空中接口协议标准、运输单元唯一标识标准、测试标准;召开了一次行前会,对以上内容进行了讨论,请专家进行了点评,也收集了一些希望通过我们参会了解信息的建议。
本次SC31分委会会议云集了RFID技术领域的各国专家,我国代表充分利用有利时机向各国代表介绍中国RFID的发展情况、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寻求技术合作。代表们就目前国内RFID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和各工作组的召集人、项目编辑及各国代表充分交换了意见。同时,也就EPCglobal的编码问题和瑞典、韩国的代表进行了交流。尽管EPCglobal对于RFID技术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制定了全球统一的物品唯一标识代码规则,提出了新的空中接口协议,推动了人类RFID技术的发展,但是EPCglobal不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它是跨国公司,公司的所有行为都以盈利为目的。
通过参加本次会议,可以看出,RFID技术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RFID技术在标准化过程中还有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基于RFID技术的物品唯一标识问题和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问题,以及和RFID应用相关的技术,如基于RFID的传感网络技术、基于手机的移动RFID技术等。这些技术问题及技术趋势已经提上ISO标准化工作的日程,同时也是我国RFID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既应积极跟踪国外RFID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标准化动态,更应努力研究制定我国自主的RFID标准。
参加国际会议是我国参加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参加国际标准化会议,可以了解国外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保障我国企业利益、指导我国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标准化工作。我所的王文峰和信息产业部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的二位同志,在会前和会上克服了重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背景知识
EPCglobal组织
EPC是电子产品代码的缩写,EPCglobal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的一个合资公司。它负责制定 EPC网络的全球化标准,以便更加快速、自动、准确地识别供应链中商品。 EPCglobal的目的是促进 EPC 网络在全球范围内更加广泛地应用。 EPC网络由自动识别中心开发,其研究总部设在麻省理工学院,并且还有全球顶尖的5所研究型大学的实验室参与。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是EPCglobal在中国的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