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基石。农业标准化管理就是以农业实践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优选的原理,以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为依托,以国际先进标准为参照,为农业产业建立健全规范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农业标准化管理的目的在于指导、规范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全部活动。以促进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质量、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由此可见,农业标准化管理工作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基础性的技术工作,那么怎样实现农业标准化工作呢?
一、建立农业标准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实施
建立农业标准体系是加快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标准既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的桥梁,也是信息传递的载体。在每一项标准的背后,都承载着生产者对消费者、社会和自然的承诺。因此,首先应立足本地农业资源、特色产业、主导产品、技术优势、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项目库,生产技术规程项目库。其次要合理规划,分步实施,全面实现按标准生,制定出相应的地方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技术规程,要做好国内外农产品安全标准,食品标准以及有关技术性法规的收集、研究工作,结合本地情况,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加以吸收、借鉴、对接,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农业质量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二、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检测体系,促进农业标准化的实施
监测、检测体系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基础工作是农产品监督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农产品质量体系的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轴心作用,应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检测体系,引进、开发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逐级分工,避免重复投资,浪费资源,在县、乡两级主要建立,快速检测点网络,重点围绕“菜篮子、米袋子”工程,加强有关农药残留的检测。
三、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推动农业标准化的实施
(一)要实行农产品质量控制,实现农产品安全进入市场。
(二)要协调农产品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加工龙头企业、生产主体、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等,按照自愿加入、严格准入的原则,统一标准要求,紧密联合,形成整体。
(三)要建立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准入制度。
四、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推动农业标准化的实施
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的有效途径,农业标准只有通过推广实施,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示范区建设要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相结合,在示范区的内容上主要是组织实施农业投入品,生产技术与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在示范区职责上主要是通过严格的实施与管理,科学试验与示范,组织制定必要的地方标准、生产技术规程,指导农业生产者按标准从事生产、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建设要以标准化为手段,对农业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及加工、市场准入等实施全过程监控和标准化管理,使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成为无公害农产品,名牌农产品,出品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
五、建立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带动农业标准化的实施
同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同实施名牌农产品战略相结合,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的建立,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全面推广ISO9000质量认证和ISO14000环境认证,通过科学公正的认证,大力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积极开展名牌农产品的评定工作。通过科学、公正的认证,大力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