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于7月1日起实施的出口退税率调整政策,涉及化工、造纸、家具、钢材、水泥、纺织等诸多行业。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王晓华昨日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表示,此次调整涉及到的出口企业出口成本会有所增加,如果想化解这种风险,企业的生产、投资方向就应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方向。据业内人士分析,生产结构优化、增加高附加值产品、调整客户结构将成为企业应对利润下降的主要对策。
企业调整应符合政策风向
昨日,针对本报记者提出的7月1日起对2831项商品实行出口退税调整后,对国内涉及出口退税的企业产生哪些影响?王晓华在网上回应说,这次出口退税的调整只有减法,没有加法,所以出口企业的成本会增加。但此次调整仍采取"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具体到不同类型的企业,受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对一些竞争力比较强的企业,可以在谈判过程当中通过调整合同定价转移一部分成本,从而降低出口退税调整的影响。而对依靠简单的价格竞争,靠退税款维持利润水平的小企业来说,影响会比较大一些。
王晓华认为,国家的产业政策很明确,从长期来看还是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所以企业的生产方向、投资方向能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方向,这样受政策影响就会小一点。
政策或据情况重新调整
近日有众多企业提出,此次调整多涉及国内濒危动植物、化工等资源性产品,这些产品是否就是中国今后可能要限制生产和出口的产品。对此,王晓华表示,不能笼统地说都是今后中国要限制生产和出口的产品。属于"两高一资"的产品确实是国家今后要限制出口的产品,应该说这种限制还是一项长期需要坚持的工作。而对于其他产品,比如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采用的是下调出口退税率的办法,是为了适应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需要。
王晓华表示,这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主要目的就是要缓解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是形成顺差的主要原因,所以将它列到了调整范围。但今后根据外贸的发展情况,还可能进行重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