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中铁十八局勇于开拓进取 让品牌登上世界屋脊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今年7月1日是青藏铁路通车一周年纪念日。2001年6月18日,有中国铁路建设“铁军”之称的中铁十八局集团,派出精兵强将,从天津这座北方海港城市出发,到世界屋脊的高原铁路最高点上,创造了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攻克世界性难题

  青藏铁路是一条科技线,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是三大世界性科技难题。可喜的是这三大难题都被中铁十八局集团青藏铁路项目部攻克了。

  据中铁十八局集团工程部长、原青藏铁路指挥部总工程师陈鹏介绍,高原冻土路基施工中的技术难点是如何保护多年冻土,保证路基的稳定性?他们在施工中,严格执行技术标准,按规范进行操作。全线重点工程唐古拉山车站,在片石通风路基施工时采用土工格栅,每层虚铺38厘米进行碾压,压实厚度控制在每层30厘米,同时安装土工格栅、复合土工模和保温板、热棒、换填等措施。按要求做路拱进行排水并碾压密实,为克服含水量高问题,提前在取土场备土晾晒,以确保填土含水量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如何保护藏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这是青藏铁路建设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而今,当列车行进到青藏铁路越领地段时,夕阳映照下的可可西里草原,只见成群结队的藏羚羊在大桥两边或埋头吃草,或抬头凝望,或悠闲地从桥孔中穿过……穿越可可西里的列车并没有给栖息在这里的野生动物带来惊扰,野生动物已成为车窗外一道美丽的风景。

  施工数载,高原生态依旧,这是青藏铁路建设者立下的功劳。2002年夏季中铁十八局集团青藏铁路项目部开始进入海拔5000米处的唐古拉山腹地——西藏自治区安多县。同时,把环保的理念带到了新工地,针对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在营房布设时,他们除了尽量避开草皮茂密的地段外,更动用人工和机械,对将被生活营区所遮蔽的稀有草皮,进行保护性移植,为此特别设立了草皮养护区,累计移植养护草皮14余万平方米,待工程主体完工后再复原草皮。

  栖息于青藏高原的国家珍稀野生动物藏羚羊,每年春夏季节都会大规模由南向北长距离迁徙,为了保证它们自由迁徙,青藏铁路沿线共设置了33处野生动物通道,并根据不同动物的迁徙习性,将通道设计为桥梁下方、隧道上方及缓坡平交三种形式。动物通道的建设,充分考虑了沿线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迁徙规律等,以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和繁殖。

创造“青藏速度”

  中铁十八局集团总工程师、青藏铁路指挥部指挥长韩利民其实早在20年前,就结下了“青藏情结”。还是在西南交通大学学习时,他的毕业设计就是青藏铁路建设的工程技术,毕业论文的选题也是青藏铁路建设的冻土技术。想不到若干年后能亲自参与修建青藏铁路海拔最高段的建设,这可以说是人一生中的历史性机遇。

  中铁十八局集团担负青藏铁路第9标段和第18标段建设,世界铁路海拔5072米最高点、5068米世界海拔最高车站,还有西藏境内最长的以桥代路特大桥头二九特大桥、进藏第一大站安多车站都由他们承建,这段铁路位于藏北无人区,高寒缺氧,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50%,气候“一天四季,十里不同”,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5℃,铁路要穿过雪山、峡谷、河流、沼泽等几乎所有复杂地形,是“生命禁区”。

  由于当时建设图纸到位晚,而且将原计划2005年9月在该集团承建的安多火车站向唐古拉山和拉萨双向铺轨的计划提前了1年零3个月,作为指挥长,韩利民清醒地意识到,只有背水一战,打造“青藏速度”,才能完成青藏总指提出的工期目标。他们加大各方面的投入,科学组织,2003年仅用3个月完成了投资8.2亿元,确保了铺轨不挡道。

  在青藏铁路工地,他可谓“出生入死”,有一次查看工地,他乘坐的越野车一不小心就陷进了沼泽里,越陷越深,汽车无法前行,而那里是藏北无人区,电话又不通,整整一夜也没有车和人通过,车上的水和食品光了,人又累又饿,身体已经疲惫不堪,直到第二天中午,有项目部的施工车进来,才把他们解救出来。

  前年9月间,他们担负的工程主体基本完成后,按惯例可以下山了,可他们接到修建桥墩的命令,高寒地区冬季施工过去是没有先例的。但他们没有退缩,在寒冬的季节里,营造出了夏天的环境,用棉被、彩条带在桥墩周围搭起防护棚,在里面生上火炉,使气温达到混凝土施工的温度要求。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奋战,终于按期完成新增的工程。每个人体重都掉了10公斤以上,每个人都黑黑的、瘦瘦的,比藏民还藏民。到了去年3月,集团又接到加宽唐古拉山车站观景站台的命令。这个车站只有三股道,是个无人看守的会车站。离七一通车仅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况且职工们在山上已经奋战了一个冬天,身体承受能力已到了极限,工程难度可想而知。但他们发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车站上,又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较量。改涵洞、修边坡、铺地板、上护拦等,整整奋战了两个多月,终于铺完最后一块地板砖……

  人们一提到青藏高原,就很容易联想到高原病,为了保证建设者的身体健康,青藏铁路建设指挥部建立起了三级医疗保障系统。

  2001年6月,该集团挺进了海拔4750米藏北重镇安多县,初上高原时,许多职工出现了高原反应:气短胸闷、头昏脑胀、嘴唇干裂、鼻子流血、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浑身软弱无力。指挥部以生存重于施工、以人为本,医疗保障先行为原则,建起了功能齐全的工地医院,配备了60多名医护人员、8辆卫生车,1000多万元的各种医疗设备和药品,形成了完善的三级医疗保障体系,并承担了青藏铁路项目部三级医疗救治站的任务。为了战胜缺氧,他们投入500万元,购置了大型高压氧舱、制氧机建立了“高原氧吧”,给每个职工宿舍都配备氧气瓶,保证每个员工下班都能吸上氧气,民工背着氧气干活,工人高山反应实在坚持不了时,可单独去补氧室补氧……医疗保障体系,使中铁十八局集团的建设者不仅穿越了“生命禁区”,而且谱写了我国铁路建设史上新的乐章。

作者:伍振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7年06月26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