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洞开,我国零售业全部对外开放。存亡危机关头,我们如何在变革中保存自己?零售业的弄潮儿也好,传统的零售大鳄也好,又如何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发展成为中国市场上的领先者?
中国零售企业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不要指望国家会出台什么倾斜性的保护政策。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下来,就只有踏着死者的尸体前行,这是变革的必然规律。市场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抱怨与感慨的时间了,我们选择生存与死亡的惟一理由在于我们比对手好在哪里?我们的品质有多么优秀?我们的管理有多么先进?这才是我们比对手推迟淘汰的惟一理由。
从红太阳升起的亚细亚到貌合神离的普尔斯马特,他们用生死存亡为中国的零售业进行论证:零售企业在不断扩张的同时,亦要稳固自己的发展,尤其是做好商品质量、内在效率的管理。
在商品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质量”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在“人群”中传递的信誉,它更是直接体现着一种差异化、一种价值、一种获得消费忠诚的理由。甚至可以武断的讲,缺失质量管理的零售企业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位置,最先被淘汰与消失的就是这样的零售企业。
从商品短缺时代到商品充裕时代,我国的商业也在随着规模的扩大,由第一层次的管理(现金管理)发展到第二层次的管理(商品管理)。这个管理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商品本身的质量管理、商品的物流配送管理以及店铺中商品的陈列管理等等。
在目前零售业平均利润率比较低的情况下,要想经营得好,降低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业内专家曾说,如果商家通过做广告来增加销售额,最后所取得的利润可能全被广告费吞没了。据有关部门统计,去年我国零售业由于促销、打折所损失的利润已经占到销售总额的23%……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来降低成本便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也惟有如此,中国的零售业方能在围追堵截中杀出一路解放自己的血路。
目前,零售业的管理又发展到另一个层面之上——信息化管理。比如美国零售业现在推出的通过电脑信息化的数据来分析研究顾客,分析出商品间的相关性,并对质量进行跟踪。的确,信息化管理对零售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国际上已经推出了相应的软件。有人断言,这也是零售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我们姑且不去评论这种说法对错与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信息化管理是对零售企业质量管理的一个强化,一种推进,一次变革!
无人否认,外资企业大举进入并迅速扩张的势头的确对本地零售企业形成巨大压力,但客观上也推动了中国零售业改革、调整的步伐。外资零售业代表了更高的质量管理水准、更高的生产力水平,它们的进入必然导致中国企业的模仿、竞争和跟进。
而不同资本业态和运营业态的中国零售企业,也将在吸取其先进运营方式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同时,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这片广阔的天空中更为自由地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