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天水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紧紧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集成、示范、推广了一些标准化节本增效配套技术,提升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基础和前提,要从农业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出发,建立健全适合我市农业产业化的标准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要在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参照有关国际标准,进一步制定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到产品品质、加工包装等环节的一系列标准,把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轨道,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全程标准指标体系。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围绕“南林、北果、东牧、西菜”的布局,继续完善林果业、畜牧业、蔬菜业的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主打优势产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二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是确保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要立足抓早,争取主动,尽快建立健全质量检测体系。同时,要引导扶持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尽快建立质量检测点,在全市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三是逐步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体系。要在武山洛门、秦安北大、秦州瀛池等主要农贸市场设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对进入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进行快速抽检,合格的允许进入市场指定的优质优价农产品专营区销售,并逐步建立无公害农产品专营市场,树立无公害产品的市场品牌。要通过建立无公害食品配货中心,在超市设立专营区、专营柜等方式,逐步实行按质分摊位挂牌销售,调动广大农民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
加强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了加快农业标准示范推广步伐,要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平台,加强长效管理,充分发挥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协会+农户+标准化”等多种经营模式,推动示范项目产业化,优势产业规模化,辐射带动相关产业标准化的进程,提升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进一步以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为主,切实抓好农业标准化综合开发、重点基地示范建设。具体讲,在优质果品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方面,要重点抓好5万亩大樱桃基地、3万亩仁用杏基地、3万亩高酸度苹果基地、3万亩葡萄基地、8万亩核桃等基地建设,创建7个市级示范区。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建设,要在抓好韭菜、蒜苗、胡萝卜、洋葱、辣椒和西甜瓜等7个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突出抓好以渭河流域为主的日光温室精细蔬菜生产。在浅山干旱地区大力发展山地日光温室。在农业、畜牧等部门的指导下,采用先进生产技术,严格按标准操作实施,建立健全示范台账,配发标准文本,提供相关服务,做好示范总结。
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天水市要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从生产基地、生产技术、加工工艺方面严格把关,培养和发展名牌农产品,打造天水农产品“地域名片”。要加强原产地保护,实施品牌推进战略,多方宣传推介花牛苹果、秦安蜜桃、秦州大樱桃、下曲葡萄、甘谷辣椒等特色农产品。按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办法,积极组织好各类名牌农产品的开发、申报和认证工作,使更多的农产品进入由国家和省认证的名牌农产品范围,打造优质品牌,依靠名牌占领市场和扩大市场份额。同时,要抓好已经认证名牌产品的跟踪质量管理,以保证名牌产品的信誉和权益,对未经认可擅自使用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志的要依法查处,严厉打击。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企业必须按标准组织生产,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质量监控。积极帮助企业培训标准化人员,制定和完善企业标准,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和辐射效应,提高农产品质量。
开展农业标准化宣传培训培育新型农民要逐步加大农业标准化的宣传和培训,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广泛深入地向干部群众宣传开展农业标准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介绍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及相关技术知识。有关部门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宣传农业标准化建设,增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升农业开发水平、增加农业效益的积极性。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建设示范和典型户建设经验与效益的宣传,引导群众立足增加效益、积极投身农业标准化建设。要建立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体系,为发展高效农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制定农业标准化培训方案,采取各种方法,帮助指导农口各部门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培训。要继续加快农民信息之家建设,实现标准化建设的网上教育和远程教育。
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业标准化是一项关系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社会公共服务项目,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要建立一套有力的投入保障机制。一是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已纳入省上计划的示范县、示范项目,要加强和省上的协调,加紧制订实施方案,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实施质量,突出建设成效。同时,要积极争取部列示范项目和示范区建设,扩大省列示范县和示范项目规模,加快论证、规划和衔接工作,进一步争取国家和省上投入。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市、县(区)财政都要把扶持农业标准化作为财源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标准化机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训等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支持。三是吸收社会力量投入。以利益为导向,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农业标准化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标准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