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拿马、美国到最近的中国香港,中国产的含二甘醇牙膏已四面楚歌。截至昨日笔者截稿时,“美加净牙膏(含氟)”、“田七特效中药牙膏”和“三七高级药物牙膏”在港仍未解禁。
在此轮牙膏风波中,中国相关部门的反应速度和主动性都值得肯定。卫生部组织了专家对牙膏中二甘醇的危害性进行了评估,证明二甘醇属低毒类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由于代谢排出迅速,无明显蓄积性,迄今尚未发现有致癌、致畸和诱变作用的证据。国家质监总局也据此与有关国家进行了沟通。
可消费者会买账吗?即使知道少量的二甘醇不会致癌,又有多少人愿意继续使用含有二甘醇的牙膏,让其在自己的体内积累有毒物质?
在“惜命”观念愈来愈重的今天,无论一种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有害性多低、多微不足道,只要不能完全排除有害的可能性,消费者都会畏而远之。
自二甘醇牙膏在巴拿马引起关注后,大家关注的都是来自外国(地)消费者的反映以及双方官方的表态,中国官方也在极力安慰外国(地)的消费者。中国内地消费者此时的心态似乎被彻底地忽略掉了——他们今后还会愿意使用含二甘醇的牙膏吗?笔者在超市看到,消费者在牙膏专柜前停留的时间长了,挑选得更仔细了。
我们能证明的,也仅仅是依照中国标准的牙膏可含有不超过一定标准的二甘醇,而其他国家与中国实行不同的标准而已。而“标准不同”能证明的,也仅仅是中国企业按照对方订单生产含二甘醇的牙膏,并不违法,却掩盖不住中国一些标准偏低的事实。
国家质监总局局长李长江曾经表示,标准总体水平偏低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食品标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食品、生活用品等关乎健康的安全标准逐步提升是大势所趋,“标准不同”的口号还能喊多久呢?如果中国政府和企业不正视标准问题,中国产品在海外的命运会更加坎坷,国内消费者也会愈来愈不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