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关总署统计部门发布对外第三方物流统计报告。报告指出,外商投资企业已经在对外第三方物流业务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国内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应对此予以警惕。
以物流产业发达的上海口岸为例,今年前两个月,该口岸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保税区仓储贸易形式共进出口27.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6.5%。其中,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4.9亿美元,增长99.2%,占同期口岸第三方物流企业保税区仓储进出口总额的89.2%,增速比同期口岸第三方物流企业保税区仓储贸易进出口平均增速高出2.7个百分点。以国有和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内资企业仅进出口3亿美元,增长76.5%,进出口规模和增速均低于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保税区仓储业务中占有明显优势。
据统计,上海口岸共有75家外商投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事保税区仓储货物进口,平均进口额高达0.3亿美元。在进口额超过千万美元的18家物流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占有13个席位,合计进口额达到19.7亿美元,占前18家企业进口总额的93.8%。而内资物流企业的数量虽然也达到57家,但平均进口额仅为392万美元,是同期口岸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平均进口规模的14%。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进出口贸易主力军机电产品的对外物流服务基本为外商投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掌握。今年前两个月,上海口岸外商投资物流企业以保税区仓储形式进口的前5种产品,全部为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合计进口额高达15.5亿美元,占同期口岸外商投资物流企业保税区仓储进口总额的73.8%。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部件进口7.9亿美元;处理器、控制器6.6亿美元;液晶显示板0.9亿美元。
统计报告指出,自2005年12月11日我国开放物流市场后,外商投资物流企业的独资化倾向十分显著。在前两个月上海口岸从事保税区仓储业务的75家外商投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外资独资企业占64家,合计进出口24.5亿美元,占同期口岸外商投资第三方物流企业保税区仓储进出口总额的98.4%。
分析人士指出,物流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也是服务贸易的有机构成,在连接国内外市场、实现资源全球化配置方面,具有主渠道功能。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前行,物流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并且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加速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尽管近年来我国内资物流企业发展迅速,但与外资物流企业相比,在国际物流领域仍存在较大差距。作为供应链的重要环节,物流产业必将成为今后产业竞争的焦点。而以外资为主的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在我国进出口物流领域占有垄断地位,显然不利于我国维护供应链安全,也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专家建议,为了改变内资企业规模偏小、业务量偏低的现状,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消除体制性制约因素,加大内资进入物流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内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形成集团化运作,在规模上增强与外商投资企业竞争的能力。同时,内资企业应积极与跨国制造企业开展多方位对接,提高主动参与国际物流外包业务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