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6月5日从有关方面获得证实,印度中央丝绸局已于5月中旬向新德里的海关货物和服务税收上诉法庭提起上诉,内容主要是针对印度财政部基于主管机关的终裁发布的对自中国进口的绸缎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的公告。在此项上诉中,我国参与绸缎反倾销应诉的20余家企业都已被列为被上诉人。
另据中国第一纺织网透露,即将在重庆召开的“对印度生丝及绸缎出口研讨会”上,全国绸缎出口协调委员会会对此事进行讨论,请相关企业给予高度重视,尽量派员参加,共同商讨对策,以减少企业可能遭受的损失。
印度和中国的丝绸贸易纠纷早在2005年5月18日就已经开始。当时印度商工部反倾销总局发布公告,应国内企业申请,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20~100克/米的绸缎发起反倾销调查。该案调查期为2003年4月1日~2004年9月30日,共18个月。应诉企业必须在问卷发出之日起(针对被诉企业)或公告发布之日起(针对其他企业)40日内提交调查问卷答卷。据中国海关统计显示,在调查期内,中国共对印度出口绸缎18142万美元。
据悉,印度反倾销调查的主要理由是中国绸缎企业所谓“低开发票”的行为,而“低开发票”的实际情况是,企业在进口报关时需要出具合同和发票,并依据进口商品的价值缴纳进口税,但进口商为逃避高额关税,往往要求出口商为其提供一套低价发票。比如,我们向某国出口1万件某产品,每件是2美元,而往往应该国一些进口商要求,在该国海关报关时开具的发票中,出口数量不变,但每件可能变成了1美元。专业人士表示,“低开发票”导致的结果就是使我国丝绸企业非常容易招致倾销嫌疑,而且容易授人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