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措施;3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这份堪称我国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的重要文件是我国标准化改革的重大突破,其主要工作完成于2014年。2014年,我国标准化工作成绩显著。
2014年,标准在支撑转型升级、促进绿色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等紧贴国计民生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委)下达了177项相关国家标准制定计划,启动了《物联网基础共性标准研究制定》项目,完成验收首个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特高压交流输变电项目。为支持传统产业升级,国家标准委开展了122项化解产能过剩重要标准的研制,发布了21项高端装备制造关键技术标准,标准化在现代服务业中的作用得到广泛认同,被列入《国家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重点任务。
同时,品牌建设纳入标准化轨道,2014年全年共发布16项品牌价值评价国家标准。为促进绿色发展,多部门联合制定了《能效标准化工作联合推进方案》,组织开展了新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批准发布了40项能效、能耗限额及节能基础标准。目前,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已报送国务院,遮阳产品标准制修订支撑建筑节能工作已落到实处。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国家标准委完善了涂料、胶黏剂中挥发性有机物限值标准,启动了生物柴油、乙醇汽油等油品标准修订,为加快推动国Ⅴ车用汽柴油标准实施,发布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商品煤质量、大气污染物排放等重要标准。
保障改善民生首先要保障粮食安全。2014年,为落实《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国家标准批准发布,粮油加工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为保障消费安全,国家标准委开展了消费品安全标准“筑篱”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儿童用品、电动自行车、口罩等重要标准研制,批准发布了10项化妆品中禁限用物质检测标准,完成了1950项食品国家标准和1675项计划的清理。
此外,2014年国家标准委还启动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建设,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在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农业现代化等方面提出急需制修订的关键标准,并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制定。围绕社会治理水平提升,第一批98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开始试点。
2014年是中国标准“走出去”的重要一年。这一年,我国成功申办2016年ISO大会,新承担6个技术机构秘书处,新担任5个技术委员会主席、副主席职务,开辟了饲料机械、城镇水回用、特高压交流输电多个国际标准化新工作领域,新提交国际标准提案48项。在10个领域发布了一批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在ITU首次建立较为完整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同轴电缆宽带接入技术标准体系。标准化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在水利、铁路、能源等领域翻译出版的一批外文版标准,为我国装备、服务走出去提供了技术支撑。依托对外合作项目,我国实现了中国航天、铁路标准的输出和海外应用。此外,标准化国际合作持续深化。在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见证下,我国分别与法国、希腊、意大利、墨西哥签署标准化合作协议,同时深入落实《中英标准互认协议》,积极推进与法国在农业食品、铁路、电子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标准化合作项目,签订了中德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计划联合声明。
2014年是标准化管理创新、机制完善的一年。国家标准委开展了标准化规章实施后评估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规范了国家标准在制定和实施中涉及专利的处置问题,以绩效管理推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我国共发布国家标准1530项,下达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1519项,国家标准审批出版周期缩短一半以上,国家标准公告发布与标准文本正式出版基本实现同步,标准制修订经费分类管理改革重点支持强制性标准和基础公益类推荐性标准。新版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正式上线,技术委员会工作平台投入试运行,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向国家科技计划试点开放。
2014年初,国家标准委推出了一系列标准化改革措施,上海、福建等7省市开展了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试点。2014年编制的《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对“十三五”标准化工作提前进行了布局,并已上报国务院。2014年,《标准化法》的修改列入全国人大一类立法计划,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7次会议将标准化法修改作为重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