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家企业与TC成功对接,73家企业实施科技创新、标准化与产业发展同步机制,215项技术实施标准转化,企业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定数量每年增幅50%以上,203名标准化工程师和89名标准化复合型专家获得确认……”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向坤对这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标准化成果如数家珍。
“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总结标准化典型示范经验,是任务还是责任?科技创新、标准化与产业发展同步如何破题?科研成果怎样用标准的语言固化下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刚到新成立的市场监管局摸了摸标准化工作的底儿,我就开始琢磨这些。”张向坤告诉记者,通过理清路径整合资源,夯实基础完善机制,坚持创新驱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将标准化工作由浅滩拉入深水,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小城市工业标准化的发展路径和工作模式。
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管局会议室,记者面前摆放了很多该区的材料,而一本厚厚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查询工具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组织编写单位是“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质监分局”。翻开工具书,近600页的内容涉及490余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资料,其中包括TC/SC/WG名称、负责专业范围、秘书长、E-mail、秘书长所在单位、单位电话地址等信息。“引导每个产业都与TC对接,这算我们的首创之举。可以说2011年以前,我们基本上没有企业成为相关TC的成员,现在已有两个国际TC委员和一个秘书处落户开发区,15家企业负责人成为国内TC的委员。这项工作对我们来说难度很大,但现在来看值得。”回首标准化创新发展之路迈出的第一步,张向坤感慨颇多,“摸对门”、“厚脸皮”,他用两个词总结了踢开第一脚的诀窍。“我们用各种办法把13个行业专标委的秘书长请来东营开发区,为我们讲标准化,分析行业形势,诊断企业问题,就如何发挥标准化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为企业出谋划策。全国有色行业、石油钻采设备、复合材料等一些大的专标委领导先后几次来开发区指导工作,帮助我们加入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任务,获取大量企业发展的信息和技术。
“从不知TC为何物,到与TC对接;从坐在听众席的观察员,到坐上主席台的专家,再到担任API(美国石油学会)标准的投票委员,3年时间在标准化道路上的成长,也让我对标准给企业所带来的变化深有体会。”胜利高原石油装备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苗法告诉记者,2011年以前,该公司只参与1个行业标准制定,根本谈不上软实力。“开发区出台配套政策、提供培训支持,通过制定标准、与TC对接,我们终于抓住了企业发展的牛鼻子,标准逐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现在一项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组秘书处即将落户我们企业,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掌握话语权带来的竞争力。”
2012年至2013年,高原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11项、地方标准13项;列入2014至2015年度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计划的16项,并顺利通过AAAA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被评为山东省标准创新型企业,成功获得科技部批准,筹建国家采油工程技术中心。有着南方口音的吴苗法自豪地告诉记者:“目前,高原成功进入TC96俱乐部,7个产品采用了API国际标准。作为API的专家和投票委员,最近该组织已针对指标完善情况征求我个人意见,这个是很罕见的,而我们根据市场和用户反馈提出的建议,被该组织的采纳率也在不断提升。这条标准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原路径’是我们之前所不敢想象的。”
凭借标准闪耀在国际舞台上,高原公司并非一家独舞。该区铜及铜材产业的龙头——山东方圆有色金属集团就凭借“氧气底吹熔炼多金属捕集技术”的先进标准,配套6个外延工艺、装备系列标准,联合顶尖技术机构的科技成果,打造了一整套称为“方圆标准”的拿手绝活,填补了世界有色金属冶炼领域的空白,走出了企业市场国际化的“方圆模式”。
“就连全球最大的铜企业——智利国营铜业公司(CODELCO)都连称新技术带来了‘多重惊喜’。目前我们已签署框架协议,确定了技术输出事宜。此次输出,是从技术、工艺到装备和服务的‘整套’输出,对中国冶金业具有标志性意义。”该公司董事长崔志祥表示,CODELCO公司被视为世界“铜老大”,其工艺、标准一直被视为行业标杆。“从前是靠价格战和巨头们争产品市场,现在国际行业标杆都要引进我们的技术标准,标准就是我们最具竞争力的产品。”
随着出台政策、自主技术标准转化、建立标准体系、培养复合型专家、研制关键技术标准,提出国际标准提案、建立标准联盟、建立服务机构等重点任务的攻克,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趟出了一条自己的工业标准化发展道路。“用标准赢得话语权,题中之意还是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科技进步、产业聚集和转型升级,将标准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规范作用、引领作用发挥到位。”张向坤给记者提供了一份数据:2013年是全区标准化工作攻关创新的一年。这一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27.64亿元,增长14.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01.5亿元、工业增加值265.69亿元,2014年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均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形成了有色金属(铜及铜材)、石油装备、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新能源6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07%。
涉浅滩者见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通过标准示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原路径”、促进企业市场国际化的“方圆模式”、提高企业社会影响力的“大明标准”、增强企业行业话语权的“国瓷特色”、推动产业聚集发展的“有色现象”,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条条蛟龙腾舞,在国际国内舞台上风生水起。“今年10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单位、全国铜及铜材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即将收官,有了这些标准化创新驱动的硕果,我们一定能交上一份漂亮的答卷。”面对即将到来的示范区创建验收,张向坤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