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我国造船业承接新船订单飙涨。
而此前的2013年,我国造船新订单总额达370亿美元,同比增长92%,再次成为全球获得造船订单最多的国家。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从造船质量方面看,订单越来越集中到骨干企业身上。而新船订单大幅增加,主要因造船价格低廉造成,难以长久,只有解决了产能过剩问题,造船业才会真正复苏。
3大指标连续3年世界第一
前不久发布的《2013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显示,在世界船舶市场整体低迷环境下,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3大指标,已连续3年蝉联世界第一。按载重吨计,3大指标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1.4%、47.9%和45.9%。
订单飙涨背景下,国内船舶企业的经营业绩逐渐转好。今年1至4月,船舶行业87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2亿元,同比增长20%。在沪深两市造船业上市公司中,2014年1季度大多数公司的业绩报喜。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分析称,船市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从去年开始逐步复苏,到今年头几个月订单形势仍然不错。全球船市回暖,与船东抓住造船低价时机多下单、标准规范促进等多种因素有关。
订单向骨干企业集中
进一步分析造船订单在企业的分布,不难发现一个问题:中小船企接单困难。
据克拉克森统计数据,2013年全球约有95%的企业没有获得新船订单,其中大多为中小型船企。放眼国内,中小企业在国内船舶行业统计的1664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有1541家,占比达92.6%。其中,船舶制造领域中小企业717家。
王锦连认为,随着造船标准提高,一些中小企业会因质量不能满足新要求而逐步退出市场。有实力的骨干企业,包括做强细分市场的中小企业,订单越来越集中。“市场回暖,表现在质量方面,就是订单越来越集中到骨干企业身上。”
浙江省台州市经信委公开表示,今年1季度的新接船舶订单进一步向质量优势企业集中。台州市13家造船企业新承接订单中3万吨以上船舶有6艘,而龙头企业枫叶船业就占了4艘。
质量因素正被造船行业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2013年12月实施的《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专门对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提出要求:应制定企业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并建立采购质量控制制度、过程质量控制制度、库房及原材料管理制度、质量信息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外包(外协)管理制度等。
交付难倒逼技术研发创新
但令行业“尴尬”的是,去年近1/3的中国造船订单未能按时交付。尽管相较2012年36%的交付率有一定改善,但仍不敌竞争对手韩国。
“主要体现在造船生产效率。”王锦连表示,国内造船花费工时往往比日本、韩国等造船先进国高,说明在企业管理、新品研发能力等方面有差距。
为何国内船企在明知交货时间不合行业规律,也比韩国、日本企业交货时间短的情况下,仍接受订单呢?业内专家看来,造船业遭遇了“大跃进”之殇,即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讲竞争、不讲风险。
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看来,虽然国内船企新接订单量快速增长,但预计未来新接订单的增长速度会逐步放缓。随着船价回升,目前船东对下单造船已经趋向谨慎。
有业内人士表示,新船订单的增加,并不代表造船业复苏,只有解决了产能过剩问题,行业才会真正复苏。而在王锦连看来,加强科研创新力度,推广先进造船模式,是必由之路。特别要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实现一批关键船型、关键海洋工程装备等重大创新项目突破,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努力抢占市场制高点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