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82家婴幼儿配方乳粉(以下简称乳粉)生产企业获得重新许可,未通过审查、申请延期审查和申请注销的企业有51家。”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5月30日召开的发布会获悉,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格门槛”的乳粉换证审查和再审核工作结束,新设立的企业要想生产乳粉,在提出申请通过审核后,继续发放生产许可证。
除了换证严格准入外,乳粉配方强制管理、奶源质量监管加力、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拉练”等举措,将成为进一步提升乳粉质量安全水平的利器。
51家企业未通过许可审查
据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巡视员毕玉安介绍,原有的133家乳粉企业中,82家获得通过,没有通过的51家企业,其中有14家转为生产乳粉基粉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是乳粉;有23家申请延期审查;有5家未通过审查,不能继续生产乳粉。另外还有9家申请注销生产许可证,今后将不再生产乳粉。“对于剩下的这些企业,包括以后新设立的企业要想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只要提出申请,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都还会进行审核,严格按照《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等法规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还会发放生产许可证。”
据统计,此次生产许可证集中审查,乳企积极参与自查和整改工作,加大技术改造、研发力度,投入共计34.4亿元,主要用于厂房改造、检验设备投入。乳企斥巨资进行改造满足审查,投入的成本是否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我个人认为企业不会把这些投入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来抬高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价格。”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司长马纯良认为,国内乳企采用的乳清粉和浓缩乳清蛋白粉全靠进口,很多企业用的奶源、原辅料也是进口,价格成本基本上和国际相同。而国产乳粉市场销售费用约占产品市场价格的50%,甚至还要多一些。随着以后企业加大对销售的管理力度,产品售价会逐步趋于和国际市场一致。
配方过滥问题有望改观
据悉,配方成为此次集中审查的重中之重,剑指配方过滥问题。
从国家标准规定看,在乳粉产品配方中,生鲜乳或者是全脂、脱脂乳粉大概占到20%~30%,乳清粉或者乳清蛋白粉要占到20%~30%,植物油占到20%左右,其他还有营养元素和矿物质。从去年年底至今,通过严格的生产许可再审查,国产奶粉配方已从8800多个,清理减少至1584个。
正在开展的乳粉生产许可监管新规,有望改变产品配方过滥的现状。马纯良强调指出,目前监管要求各企业生产乳粉首先要加强配方研发,组织食品安全、营养等方面专家对配方进行评估。同时要根据配方制定企业标准,并进行标准备案。相同的原辅料只能构成同一种配方,企业要把配方报告当地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下一步,修订中的《食品安全法》和《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把产品配方主要是乳粉的产品配方列入强制管理的内容,要求企业对配方进行备案审查。”
建设质量追溯体系
当下,消费者热衷于从境外携带和网购乳粉。在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毓君看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国内消费者对国产乳粉缺乏足够的信任和信心之外,更为主要的可能还是由国内乳粉价格偏高造成。
姜毓君直言,目前无论是从标准、原料,还是生产条件来看,国内生产的乳粉和国外没有什么差别。在原料质量要求上甚至比国外更高,做到了“用最好的原料生产乳粉”。
日常消费时,消费者关心的另一大问题是,产品能否可追溯,尤其是出现问题时。而生产许可审查也突出强调了这一点。“今年,我们将制定指导意见,在年底的时候还将要求一些企业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追溯体系建设进行演练。”马纯良表示,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应该以企业为主,要通过建立记录制度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保证实现产品的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