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鸭梨”赴日韩,“金丝小枣”闯欧美,河北沧州市的农产品正纷纷跨出国门,演绎了一场标准化种植的大戏。
农业标准化的强力推进,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了农产品品质,使沧州众多的农产品因此获得了出国的通行证,阔步闯市场。5万果农受益,每亩(约0.07公顷)平均增加效益1200多元。而这一切,首先得益于泊头鸭梨的标准化生产。
在泊头,通过承包租赁等模式,果农分散的梨园摇身变成公司的梨园基地。通过统一种植、收购、储藏、运输、销售,积极引导梨农向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要效益,每个泊头鸭梨不仅从生产到销售都有严格的程序控制,就连其生存的果园面积、周围环境等都有严格的标准控制,以保证标准化的顺利实施。曾经的鸭梨出口难、梨贱伤农的现象得以解决,泊头鸭梨也在扩张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等高端市场的同时,打开了智利、秘鲁、阿根廷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市场,年创汇7000多万美元。
在推进农业标准化的进程中,沧州各县(市、区)以重点产业和无公害农产品为突破口,一手抓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一手抓标准的实施。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依据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结合沧州市的自然环境和多年的生产实践,使用并制定相关标准。“简单来说,农业标准化就是将农业经济、技术、科学、管理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各类对象,制定成简明易懂、逻辑严谨且便于操作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沧州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农业标准化的对象涵盖农产品的质量、试验、检验、包装、存储、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同时还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术语、符号、代号等多项内容。截至目前,该市农业生产共采用国家、行业标准近500项,并承担起草了国家标准5项、省级农业地方标准43余项,制定市级农业地方标准139项,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较为完善的农业标准体系。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也成了促进该市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农业标准化顺利高效实施的“根据地”。目前,沧州市已建成“青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黄骅市黄骅冬枣标准化示范区”、“肃宁县特种养殖及皮毛加工标准化示范区”、“河间市转基因抗虫棉标准化示范区”、“中捷罗非鱼海水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5个,“河北省优质棉生产标准化示范区”等省级示范区6个。
《地理标志产品沧州金丝小枣》、《无公害泊头鸭梨栽培技术规程》等农业标准的制定使用,加之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保证了产业链条的完整性与科学性。该市通过标准化果园建设,摸索出的“公司+基地+标准+农户”的标准化生产经营模式,还被写入了《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为全国的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农业标准化工作提供了经验。通过推行农业标准化,该市拥有“黄骅冬枣”、“沧州金丝小枣”、“泊头鸭梨”、“三井十里香酒”4项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特色产品,数量位居全省前列。该市农产品还拥有29个河北省名牌。
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不仅是提高农产品品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同时也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方式,更成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标准化生产正在该市逐步扩大“根据地”,黄骅冬枣、青县无公害蔬菜、东光优质棉、罗非鱼海水养殖和貂、狐、貉养殖及皮毛加工等都是典型代表。数据显示,目前该市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已超过90%。黄骅冬枣推行标准化管理后,其品质和安全得到了充分保证,被中国民航局指定为中国国际航班头等舱专供食品。实施标准化种植的青县无公害蔬菜不但成为京、津等大城市餐桌上的“放心菜”,而且摆上了钓鱼台国宾馆的餐桌;沧州金丝小枣不仅远销日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价格还高出国内市场价10%至20%;《狐狸屠宰、取皮和初步加工》等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了肃宁特种养殖及皮毛加工产业的迅猛发展。目前肃宁县皮毛业年产值达到60亿元,年裘皮交易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极大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