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青海的动物安全、植物安全、农作物安全和生态安全,青海检验检疫局依据《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对青海地区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实施检验检疫,对青海地区进出口食品实施检验;对青海地区进出口食品包装容器的安全性能实施检验鉴定与监督管理。
严格审批和监管制度
严格实行出口注册、登记和备案及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和后续检疫监管制度,全年检验检疫出口动植物及其产品159批,主要出口产品有冬虫夏草、饲料添加剂和非食用动物产品羊绒、牛尾毛、牦牛角等10大类20个品种,产品出口至瑞典、墨西哥、荷兰、美国和香港、台湾等24个国家和地区,总重量3413.6吨,出口金额2929.4万美元,无境外通报情况,合格率100%;进口8批,总重量673.4吨,进口金额143.02万美元,合格率100%。
严把食品质量安全关
严格实行进口食品备案、食品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管理制度,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进口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按照进口葡萄酒检验检疫监管流程,对首次从澳大利亚进口一万四千瓶(价值近300万元)干红葡萄酒实施现场检验、全项目检测、标签审核及备案、签发卫生证书和检验检疫证明等工作,同时,要求进口商建立并完善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产品销售信息,确保进口葡萄酒流向的有效追踪。
对青海地区35家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备案和日常监管制度,对每一批出口食品实施严格检验检疫。截止今年11月份,共检验检疫出口食品农产品189批次,3625.5吨,出口创汇3335万美元,与2012年同期相比,批次增长21.2%,重量增长21.3%,金额增长61.2%,全年无国外通报情况,合格率100%。
网络布设,保护生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我国及我省进出境贸易逐年增加,疫情疫病传入的风险也不断加大。为了保护大美青海生态安全,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侵入,我们与省农牧厅、林业厅合作布设防控网络,从天空到地面、从铁路到公路、从水面到陆地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长年实时监控。与省农牧厅、林业厅合作共布生态安全监测点1000多个,防止国外、境外检疫性害虫的侵入。截至11月,从613个进境集装箱中截获疫情23批次,截获有害生物31种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2种次,一般性有害生物16种次;从242批、2657个进境木质包装中检出不合格11批。对此,我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国外动植物及其产品准入评估、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隔离检疫、检疫处理和后续检疫监管以及外来有害生物监测等制度和工作措施,对上述不合格货物均按规定进行了检疫除害处理,消除了隐患,将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堵在国门之外,生态安全防护水平明显增强,全年未发生疫情疫病传入情况,有效保护了青海地区的生态安全。
共建出口农产品示范区
为提高枸杞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与海西州格尔木市政府共同建设了我省首个国家级出口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现场考核,从源头上确保了海西30万亩枸杞和4万吨产品的质量安全,从而保障枸杞顺利出口。与2012年同期比,枸杞出口批次增长65%,数重量增长53.2%,金额增长59.1%,已成为青海地区出口批次、数重量、金额排名第一的特色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