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广西标准院:发挥桥头堡优势 促进标准化事业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10月22日,为期5天的中国—东盟标准化培训与交流活动在广西南宁举行,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标准化机构相关负责人出席。这场记者眼中“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盛会,再次让东盟标准与之相关的东盟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成为热点话题,其中起关键性作用、具体承担平台建设工作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广西标准院),以新的形象映入大众眼帘。

  广西标准院是集标准化研究、标准资料馆藏、标准信息检索、WTO/TBT通报咨询,以及组织机构代码和物品编码管理、服务、应用于一体的标准化综合技术机构,近年来在中国-东盟标准研究、标准化应用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顺应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塑造东盟标准研究特色品牌

  广西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给广西标准院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为积极应对与东盟国家贸易中的技术壁垒,2007年经广西质监局批准,广西标准院成立了广西东盟技术标准研究中心。围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展东盟标准信息收集、研究,中国与东盟技术标准的对比分析、东盟国家市场准入研究、中国东盟之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建立与东盟国家标准化机构的信息互通机制,建成国内一流的东盟标准研究基地和我国面向东盟国家的区域性国际标准信息交流中心,东盟技术标准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成功打造了东盟标准研究和服务品牌。

  (一)建成东盟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广西标准院率先系统地收集、翻译、加工东盟标准,并开展东盟标准研究,建成东盟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同时开展全文数据库、专业化检索系统、数据挖掘预警系统等专业系统的建设,使该平台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东盟标准信息服务特色更为突出。

  平台建设项目获得2008年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且纳入了“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建设、泛珠区域(9+1)合作共建领域,以及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际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建议“十二五”规划》。

  (二)东盟标准相关研究出成果

  依托东盟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广西标准院深化拓展东盟标准相关项目的研究,如东盟农产品、服务业等16项科研项目,其中《中国—东盟农业标准比较研究及示范推广》等7个项目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国标委的立项,《中国(广西)—东盟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9个项目获得广西科技攻关项目的立项。通过验收鉴定的项目中,《中国—东盟农产品市场准入数据库及检索系统开发与示范》、《面向东盟的港口物流标准研究与示范》项目分别荣获2010年度、2012年度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编辑出版了《东盟国家标准信息与目录》专著;《东盟国家技术标准特点与我国出口贸易对策的探讨》、《东盟主要贸易国农产品市场准入技术措施研究》、《东盟六国港口物流国家标准研究》、《中国与越南稻米标准比较研究》等30多篇学术论文,分别在《标准科学》、《中国标准化》等中国核心期刊上发表。内刊《广西WTO/TBT动态》上专门开辟了“东盟视角”、“东盟标准”等专栏。

  (三)推进农业标准在东盟国家的应用

  农业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最早受惠的领域,为顺应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近年来,广西标准院积极开展中国—东盟农业标准化的研究,与广西农科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同承担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东盟农业标准比较研究及示范推广》项目。

  该项目通过选择与广西气候、环境条件相当的东盟国家作为项目的实施地点,在东盟国家建立水稻和葡萄等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根据东盟国家农业生产的特点以及我国农业种植标准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具体经验和做法,重点推介了产前、产中、产后的水稻、葡萄种植相关标准,并在示范区贯彻实施,通过探索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理念和模式在东盟国家的应用,推进我国标准在东盟国家的应用发展。

  科研立院,科技项目研究成效显著

  近年来,广西标准院坚持“科研立院”的发展理念,积极营造科研氛围,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利用自身的和横向联合的人才、资源、技术和创新优势,主持或参与31项国家和省部级标准化科研项目的研究,主导或参与研制广西地方标准36项,其中,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南宁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陆川铁锅》广西地方标准获得2009年度广西重要技术标准奖励,《桑蚕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已通过2011年度重要技术标准奖励项目公示。

  (一)以标准化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围绕特色支柱产业,如桑蚕、甘蔗、水稻、茶叶等领域开展标准化研究工作。广西标准院抓住“东桑西移”的大好时机,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现有桑蚕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广西桑蚕产业需求,研制《桑蚕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桑蚕种催青技术规程》等广西地方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广西桑蚕业标准化体系,有效促进了广西桑蚕产业的健康发展,其中,主持的《种桑养蚕和蚕茧加工的生态优质标准化生产示范》研究项目获2011年度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二)以标准化提升服务业质量水平

  广西标准院大力开展服务业标准化的研究工作,成立了广西物流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了《面向东盟的港口物流标准研究与示范》、《物流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研发与应用示范》、《中国—东盟区域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研发与示范》等标准化项目的研究工作。同时,牵头开展国家级“广西北部湾港口物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成为广西第一个通过评估验收的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此外,研制的《港口物流服务规范》、《食糖仓储设施基本要求》、《港口硫磺装卸技术规范》、《港口木片装卸技术规范》等广西地方标准已发布实施,其中《会展服务规范》、《会展场馆安全管理要求》广西地方标准,为稳定提升“南博会”质量水平提供了标准支持。这些服务业标准的研制,促进了广西港口物流业、会展业等的健康发展,提升了广西服务业的水平。

  节能减排标准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广西标准院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开展了“木薯淀粉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研究”、“酒精发酵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研究”等项目研究,为推进广西节能减排,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同时,与广西北海市合浦东园家酒厂(下简称东园家酒厂)共同承担了国家发改委、标准委下达的“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确立了“以养牛为中心、沼气肥料结合、热电联产、多元化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编制了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并构建了循环经济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东园家酒厂全面推进资源开发、生产消耗、废物产生和社会消费四大领域的资源循环综合利用,被列为广西唯一、全国6个“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之一,形成“酿酒-养殖-沼气-种植”“四位一体”循环经济生态模式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目前,由广西标准院结合东园家酒厂循环经济的特色提出,并与东园家酒厂、广西东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研制了《生物质发酵饲料生产技术规程》、《沼液生物液体肥生产技术规程》、《蔬菜种植 沼液生物液体肥施用技术规程》、《水稻种植 沼液、沼液生物液体肥施用技术规程》地方标准,为东园家酒厂和广西开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标准支持。

  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和应用,提升社会管理效能与信用建设

  1989年,国务院提出建立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统一代码标识制度,组织机构代码成为每个单位与组织的“身份证号码”,为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提供了基础信息。

  组织机构代码工作开展二十多年来,广西标准院作为广西代码工作的管理部门,工作卓有成效,一是建立了数据信息量大、实时更新,联系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的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系统,以及广西组织机构代码数字档案数据库。二是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广泛应用于税务、银行、海关、公积金、公检法、统计、社会保障等20多个部门。三是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了《基于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的企业产品及物流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示范》、《基于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的应急物流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示范》、《基于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应用的联合审批系统研究与示范》等项目研究,并获得了广西科技厅等部门的立项。目前,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在创新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强调搭建以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为基础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要求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制度,确立了组织机构代码在社会管理中实名制标识地位。为此,广西标准院一是积极推动广西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建设,以满足政务信息化和社会信用建设中对法人单位基础信息的共享需求;二是具体负责广西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建设的培训、建库等工作。

  条码技术,服务质量安全和经济建设

  条码技术作为一种重要自动识别技术, 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的零售、制造、贸易、物流等诸多领域,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广西标准院认真做好广西商品条码管理工作,创新服务企业,建立了广西条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企业提供条码质量监督检验、仲裁检验、委托检验等服务,有效提升了广西企业的条码质量和应用水平。同时,积极探索物品编码技术在广西重点食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和物联网项目上的应用。如建立乳制品电子信息追溯系统,实现从奶源、采购、生产、出厂、运输到销售终端的全程质量安全追溯服务;以及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为危化气瓶安装射频电子标签即“电子身份证”,实行一瓶一码,建立危化气瓶的档案数据库,使用“便携式防爆型条码数据采集器”识读危化气瓶的条码标识,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人眼识别危化气瓶标识和手工登记操作记录的落后作业管理方式,有效避免了危化气瓶的事故隐患,为经济建设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作者:魏川川 王欢 吴彬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3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