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联检大厅一名旅客携带疑为生物战剂的瓶装白色粉末,拒绝接受检查,请求支援……”
12月5日14时,由福建省反恐办和福建检验检疫局共同组织的“闽盾4号”——福建省大规模口岸反恐演习在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空港口岸拉开序幕。
17家参与单位、300多名参战人员齐聚福州机场空港口岸,上演了一场处置生物恐怖袭击的“重头戏”。
“要将此次演习打造成全国机场空港口岸生物反恐演练的‘教科书’和样板,要把联系点建设成为全国的示范点。”福建检验检疫局局长支毅隆要求。
扣人心弦
“丁零零……”急促的电话声打破了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公安局指挥中心的宁静。
“指挥中心吗?我是福建检验检疫局福州机场办事处旅检科科长王晓春,入境联检大厅内一名旅客携带疑为生物战剂的瓶装白色粉末,拒绝接受检查,请求支援!”
“该旅客突然劫持了我方工作人员,威胁若不满足其释放狱中恐怖分子和索取现金的要求,就释放出瓶中的炭疽病菌!”
……
情况十万火急!
短短10多分钟,身着全套防护服、手持喷雾器的防疫人员,身穿防弹背心、手持狙击步枪的反恐特警,顺序进入候机楼,警戒线、隔离带、洗消屋、救护车“一个都不能少”,令人联想到电影《生化危机》里扣人心弦的场景。
“特警处置小组进入现场,嫌疑人将瓶子摔碎,现已被治服!”
“粉末样本经样品采样组快速检测,结果呈阳性,判断为炭疽杆菌!”
“洗消小组正对炭疽杆菌散落处进行消毒!”
“事件已得到有效控制,对污染区域的终末消毒已完成,请示终止处置!”
“同意终止!”
……
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在电话和对讲机中传递着。
经过一个小时的奋战,一场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恐怖袭击”被有效遏制。各“参战”方对这场被列入福建省重大演习计划、全国质检系统演练级别最高、参演单位和人员最多的“闽盾4号”演习的成功,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精益求精
演习现场,检验检疫人员的敬业和专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后台查验人员火眼金睛,从旅客箱包中发现可疑粉末,勇敢机智地与恐怖分子周旋,为同事汇报求援赢得了宝贵时间。
现场检测组人员冒着被沾染的危险,进入被污染区,对粉末进行先期处理,同时使用快速检测法实施初筛,在第一时间初步判断出生物战剂种类,为采取后续措施提供依据。
卫生处理组火速进入大厅,对离开现场的受染嫌疑人及大厅等可能受染区域开展洗消措施,确保炭疽病菌被彻底消灭。
疏散组及时发放口罩等应急物资,并对受到惊吓的旅客进行安抚。
警戒组配合民警,阻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域……
反恐无小事。一个令人难以察觉的不专业动作,往往会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不说采样、检测这些外人眼中的“高科技”,就连看似最简单的防护服穿脱都有大学问:一旦操作步骤发生问题,令人生畏的生物战剂就会从极其微小的防御真空乘虚而入,对人员造成伤害。
“专业”二字,既是反恐怖工作的直接要求,也是福建检验检疫局在准备演习时追求的最核心内容,检验检疫人用近乎苛刻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动作和细节。为了一个技术动作的专业和规范,不厌其烦练习上百次的例子不胜枚举……
分秒必争
一边是日常繁重的检疫工作,一边是需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的反恐练习,怎么办?
为保障“闽盾4号”演习圆满完成,福建检验检疫局充分调度空港口岸一线检验检疫人员,周末加班成了常态。大家开玩笑地说:“加班是过去式、现在式,也是将来式。”白天航班和旅客较多,大家就抽出夜晚时间开展训练,一些平时习惯早睡的同志也跟着倒时差。从一次次内部练习,到两次大规模联合预演练,大家不厌其烦地查漏补缺,一次次总结提高。他们还邀请其他参与单位的专家骨干到现场进行指导,大家相互督促鼓劲、加速磨合,确保在联合演习时保持最佳状态和最优水平。
全情的投入,也带来一段段感人的小插曲。工作在检验检疫一线的小林和小潘,是此次演习现场检测组的一对“黄金搭档”,小林的爱人在11月上旬刚刚分娩,他没有请一天假,仅仅和同事调了几次班,匆匆回家探望了妻子和孩子,便迅速赶回单位,一心扑在演习上;在演习前一周,小潘突遇车祸头部受伤,医生建议其住院休养,他放心不下演习的重任,只留院观察了一天就返回岗位,穿戴起全套防护装具继续演练技术动作。
苦心人,天不负。演习当天,检验检疫同志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专业的技术动作、规范的操作过程、完美的配合衔接,获得了国家反恐办、国家质检总局反恐办、福建省反恐办领导和专家们的称赞,为全国反恐工作作出了示范、积累了经验。
演习结束了,福州空港口岸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繁华。检验检疫人员来不及品味胜利的喜悦,立即返回各自岗位履职。
成绩的获得,没有鲜花锦簇,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检验检疫人的默默奉献和辛勤汗水。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国门安全的守护者,一旦发生险情,他们永远抢在最先、冲在最前。
在福州空港口岸,响彻着国门守护者的庄重誓言:“口岸安全,重于泰山;检验检疫,枕戈待旦;机场蓝盾,安全屏障;守护国门,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