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内蒙古赤峰检验检疫局正在思考如何发展的问题。而不久前赤峰市市长包满达的充分肯定,让该局处于开拓进取、再创佳绩的振奋之中。
这位心系赤峰发展的蒙古族市长,对赤峰检验检疫工作给予大力褒扬,称赞赤峰检验检疫局“积极服务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有效保护当地生态安全,有作为,能担当,不愧为国门卫士和草原蓝盾”,还强调“支持检验检疫工作,就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赤峰,地处首都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区腹地,是闻名中外的红山文化发祥地。近年来,该局坚持国家质检总局“十二字方针”这一主线不动摇,有为有位,红山见证。
紧盯安全守底线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赤峰成为禽肉、蔬菜、杂粮、饲料等高风险产品出口基地。坚守敏感商品安全底线,是赤峰检验检疫局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1年以来,赤峰检验检疫局率先在内蒙古检验检疫系统开展出口食品农产品风险评估管理工作,对出口禽肉和蔬菜企业,实施从养殖种植、生产加工到存储装运的全过程监管,对出口饲料企业实行“一厂一品一案”管理,并强化实验室建设,引进人才、苦练内功,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卫生项目几乎全部实现自检自测。
荞麦是赤峰地区传统的大宗出口农产品,年出口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近两年来,由于价格下跌,某国客商纷纷以质量问题为由退运中国荞麦。企业心里没有底,寻求检验检疫部门帮助,该局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认真核查,对检验流程、检验方法、检测项目、监测数据、样品留存等,一一严格“体检”。最终,每一项掷地有声的反馈结果证明,产品质量不存在任何问题,这是外方为转移自身的降价损失提出的无理要求。铁的事实,让企业重振信心,农民利益得到维护,地方干部向检验检疫部门竖起了大拇指。
截至目前,赤峰已成功帮助塞飞亚集团、雨润食品、安琪酵母等10余家出口备案食品企业成功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获得国外注册。
忠于职守显风采
冬季,这里是冷空气南下的通道;夏季,这里干燥、少雨、闷热。赤峰特殊的气候环境,丝毫影响不了检验检疫人对事业的尽职与坚守。
盛夏7月,火辣辣的阳光下直射大地。在赤峰一家铜冶炼厂的专用线上,每袋重达3吨的铜粉有序地排放在场地上,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检验人员正一丝不苟地扦样。这批铜粉因特殊原因在中蒙口岸滞留了一个多月,不少包袋表层遭到雨淋,底部受潮,已经破损。取样、记录、拍照……没多久,检验人员的背上就沾满闪着金光的深灰色粉面,黄黑色的汗水流了满脸。
“夏天露天作业还算好的,冬天更难受。”许多检验人员深有感触。北国严冬,滴水成冰,狂风卷着粉尘呛得人喘不过气,零下20多摄氏度的气温,几小时扦样下来,人都成了“冰人”,不得不几个人轮流取暖替换。而该局每位新上任的领导,都要到扦样一线体验工作。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偏远山区的出口禽肉养殖场和屠宰车间,在甜椒、万寿花等植物出口基地,在大唐煤制气项目现场,在夜深人静的实验室……无不留下赤峰检验检疫人坚守的身影。
凝聚力量谋发展
队伍强,事业才能强。赤峰检验检疫局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是名副其实的内地老局,人员构成相对复杂,人员素质存在差异。
2010年4月,先后在两个分支机构担任过14年领导职务的张福中任该局局长。面对种种困难和考验,张福中带领党组一班人迎难而上,坦诚相见、把握动态、倾听诉求……通过深入调研,新班子很快确立了治局思路。“心”的问题,必须用“心”去解决,成为他们的共识。党组的良苦用心和务实精神,得到了干部职工的热烈响应。
走访老同志,慰问职工家属,开展“换位思考大讨论”、“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征文活动……一套“组合拳”的推出,犹如春风化雨。干部职工心态变了、思维方式变了、精神面貌也变了。赤峰检验检疫局和谐机关的氛围逐渐形成,工作情绪全面调动起来。
“用真心去交往,用真心去化解,用真心去维护,使和谐与发展、原则与灵活、事业与感情完美统一,为赤峰检验检疫局带来了新活力、新动力、新发展。”内蒙古检验检疫局一位局领导说。
2012年10月,内蒙古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赤峰工作部挂牌成立。今年10月,正值赤峰检验检疫局建局50周年,在红山脚下,内蒙古首家保税物流中心落户赤峰。赤峰市政府在解决联检办公用房的基础上,又无偿划拨给赤峰检验检疫局2300平方米的港区实验楼。
张福中对记者说:“面对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的新要求,我们要再接再厉,更好地推进改革,更好地找准定位,更好地发挥检验检疫部门服务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