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2004年由中国工程学会联合会汽车环境专业委员会和北京交通台共同主办的“中国首次汽车内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活动”调查结果显示,有93.82%的被调查车辆存在不同程度的车内环境污染。在接受调查的1175辆新汽车中,高达81.6%的被调查新车车内甲醛、苯超标,调查结果不容乐观.
现场
开车头晕,不去医院去检测中心
“奥拓车那事真是把我吓着了,我老觉得开车异味刺鼻,头也晕。”新车开了半年,车号为京HF5772的杨福磊先生总是闻着车内有股刺鼻的异味,联想起去年底败诉的奥拓车“苯中毒”案,难道自己也中了毒?为了自身安全,杨先生马上联系可以为汽车做检测的部门,由于目前国内没有专门为汽车做检测的地方,杨先生辗转来到了位于北京广安门内的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
为了查明车内异味的源头,1月4日杨先生支付了1100元检测车内“甲醛”、“苯”、“挥发性有机物(TVOC)”三项指标是否超标。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监测中心,在检测报告中发现了杨先生的监测结果,杨先生的车内确实含有这三种物质,幸运的是结果并没有超出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还是不放心啊!虽然检测没有问题,但检测标准用的是室内的。车的空间有限,怎么能和室内比?”
缺位
相关标准尚属空白
“车主诉奥拓车‘苯中毒’案的检测报告确实是从我们这里出的。”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检测中心办公室主任张小华女士向记者证实了奥拓车苯超标的检测结果。
张小华说,室内监测中心主要负责北京地区室内环境污染情况的监测。因为“苯中毒”案的出现,目前确实引起了部分车主的重视,纷纷来检测车内空气质量。
记者了解到,我国专门针对汽车内部空气环境的污染控制标准尚属空白,出现了问题的车主们只能求助室内监测中心。
张小华告诉记者,车的棚部、靠垫、脚垫、装饰布等装饰材料都会含有甲醛、苯等有害物质。再加上一些女性司机爱在车里摆放一些毛绒玩具,对车内空气质量也带来隐患。
还有不少司机闻到车内有异味,就装上了清香剂或香水座,这样虽然能掩盖有害气体的味道,但这样反而没起到好作用。
暗访
车商靠鼻子检测车内污染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海淀区二里庄北口的一家名为瑞鸿福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店里。一位女老板向记者推荐了由他们公司缝制的地胶,再三保证不会有异味。
“听说许多车里都有有害物质,是吗?”记者问女老板,她肯定地告诉记者,只要是新车都有异味,过一段时间就得清理一次。而她旁边的一个伙计则插话说,只要是车都有。
女老板解释说:“车里的有害物质就是异味,买新车和内饰的时候用鼻子好好闻闻就能测出有没有毒。”
随后记者来到宣武区广内大街爱义行汽车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一位胸卡为063号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新车都有‘甲醛’、‘苯’,尤其是塑料壳、仪表盘什么的都有,什么车都一样,就连那种桃木面板也是塑料做的。”
难题
标准推出尚待时日
中国工程学会联合会汽车环境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张丝佳透露,推出车内环境质量标准难度很大。汽车结构复杂,跨着钢材、塑料、电子等等各大行业,制定统一标准必须有充分的调查和科研数据,这是个很大的系统工程,工作量非常大。同时,汽车环境极具特殊性,静止时和运行时的差异很大,静止状态也许车内环境达标,运行状态汽缸温度会很高,制作材料都会产生一些化学反应。这个科研数据如何采集计算,有关专家还在攻关当中。因此,现在有车辆用室内环境的检测标准进行检测,只具有参考价值。
对有媒体称,今年4月份就会有结论的说法,他认为“不可能那么快!”
自救
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有三招
有关人士提醒市民,防止新车空气中的化学性污染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考证汽车制造商安装的塑料件、车顶毡、座椅、脚垫等装饰材料是否达到环保标准;其次,消费者不要随意对车内进行装饰,更不能为了得到销售商提出的“送装饰”等优惠条件,把劣制车饰这样的污染源头引进到自己的车里;此外,车内的空气污染还有50%来自车主不正确的使用习惯,而经常性地开窗通风、不依赖汽车空调也会减轻车内环境的二次污染。
■背景案例
车主诉奥拓致人“苯中毒”
2002年8月5日,李先生的妻子朱女士买了一辆奥拓小轿车。一个月后,朱女士出现头晕等症状。去年3月25日,朱女士因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无效病逝。李先生怀疑妻子的死是由于车内苯超标中毒,他把奥拓车送到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检测。结果证明车内空气苯含量高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于是李先生把汽车制造商和销售商一并告上了法庭。
丰台法院判决认为,目前无法确定朱女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为苯中毒所致。李先生不能证明买车时车内空气苯的含量,且国家现在对车内空气质量也没有颁布标准。据此,丰台法院驳回李先生的诉讼请求。李先生提出上诉,终审被驳回。(SOHU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