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黄埔港,广州东南,珠江口北岸,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综合性外贸港口。
12月3日,当记者一行驱车来到这个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集于一身的港口时,一船来自澳大利亚的6万吨大麦,经历了半个多月的漂洋过海,已经停泊在了黄埔港进口原粮的专用泊位上。记者跟随广东黄埔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见证了这一船大麦的黄埔港之旅。
就在一天前,这船大麦刚刚经历了检验检疫部门的第一次大考——锚地登轮检疫。今天,这船大麦又要经历第二次大考——抽样检验检疫。
当记者手脚并用地爬上货轮时,4名黄埔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的采样工作早已开始。按照每100吨至少要抽一个样的标准,这船大麦得抽600个样品以上,送实验室进行品质、毒理、重金属等检测。
为了保证抽取样品的代表性,检验检疫人员要多次通过楼梯爬下船舱,在不同的道口、不同的高度采集样品。为了节省时间和费用,采样工作一般都跟码头公司的卸货工作同时进行,铲车在举起大麦的同时,深灰色的粉尘犹如下雪般,铺天盖地地向正在船舱中采样的检验检疫人员袭去,舱内能见度不到一米,即使只是站在船舱边,记者仍然觉得喘不过气,更不用说在18米深舱底的他们。
但是黄埔检验检疫局植检科科长杨桂新却说:“现在是比较舒服的时候,夏天船舱内温度高达50摄氏度,一次采样下来,衣服全都湿透了,脚上被烫起水泡更是家常便饭;冬天码头的风很大,出海去锚地经常被吹得脊背发麻;遇上下雨天,还得躲在狭窄的船舱里,在雨停的间隙里打开船舱采样。我们这行,也算是‘看天吃饭’啊。”最后一句,虽然是玩笑话,却也道出了这项工作的不易。
待所有检测合格后,这批大麦通过货车,运往两公里外的广州麦芽有限公司。
检验检疫合格的大麦,通过投料、浸泡、发芽、干燥除根、高温烘烤等程序,变成麦芽输往啤酒厂,作为制造啤酒的主要原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将在检验检疫部门的监管下,完全粉碎,加工成动物饲料。
“不同的啤酒生产企业,对大麦的种类、产地要求都不一样,我们一船大麦往往包含很多品种,给检验检疫部门的抽样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但他们从来没有怨言。”谈及公司从投产初期的年均6吨产能,到如今拥有30万吨的生产线,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公司副总经理陈兆锋认为离不开黄埔检验检疫局的支持和帮助。
从进口大麦变成啤酒,每一步,都浸透着黄埔检验检疫人的汗水,说是“滴滴皆辛苦”,一点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