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是我国著名五大淡水湖泊之一,历史上素有“日出斗金”之美誉,每年产各类水产品5万吨,其中捕捞产量达两万吨,养殖产量3万吨,每年生产的河蚬、螃蟹、银鱼、螺肉等优良水产品3万多吨。优良的水质环境、丰富的饵料资源、特色的养殖方式,使洪泽湖水产品以其野生、无公害、绿色、有机等特点,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然而,许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洪泽湖水产品出口方面的资源优势一直未能转化成商品优势。没有自己的品牌、企业没有自营出口权、生产和出口规模小、批量小等诸多因素都成为洪泽湖水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瓶颈。近年来,主要水产品进口国家又开始对水产品的安全质量抬高了门槛,让本已受限的洪泽湖水产品出口更加举步维艰。
如何利用洪泽湖自身优势,积极应对国际市场所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实现从“湖塘到超市”全过程管理,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水产品出口中最为关键又极其迫切需要解诀的问题。
直面挑战——搭建合作备忘平台
2006年以来,淮安检验检疫局与泗洪县人民政府、江苏省洪泽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分别签署了两大备忘录:《关于共同促进泗洪县农产品水产品食品出口的合作备忘录》、《关于共同促进洪泽湖水产品出口的合作备忘录》,希望通过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信息、技术、管理优势,从源头上监控洪泽湖水产品安全卫生质量,促进出口。
严格把关——强化养殖基地建设
质量控制是关键。淮安局加大对螃蟹和鱼等养殖过程的监管力度,他们同渔业部门和地方政府一道严格落实“出口螃蟹养殖场注册登记制度”和“出口水产品养殖厂备案要求”,对出口养殖场进行严格考核,发放卫生注册登记证;对不符合出口水产品生产条件、未获证的企业一律不准出口,不接受报检。检验检疫人员还对整个养殖区域进行摸底调查,监控投喂的饵料和养殖地环境(包括水质、底泥、水草),检测半成品的农残、药残、重金属及微生物含量。为掌握第一手数据,检验检疫人员搜集养殖环境、投喂饵料、产品监控检测等数百个样品,积累了上千个数据,把基础工作做得扎扎实实。
对渔区跟踪服务。进行经常性的抽检,把工作由原来的上市后检测,延伸到在种苗、药物使用、饲料入场、养殖场水质、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方面严格把关,他们请来养殖区的负责人为工作人员搞培训。在出口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他们还加强跟踪监督,对其投放的饵料、使用的药物,以及周边水源等情况定期检查,实施不间断的监管,严禁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和进口国要求的食物、药物。对重点出口水产品企业,还指导其建立符合国外要求的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对出口养殖、加工、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全方位、全过程控制。与此同时,还加强对有关饲料生产企业产品的检测,对其申请备案资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格审查和考核。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7月,江苏检验检疫局对宿迁楠景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泗洪县绿康洪泽湖大闸蟹有限公司、泗洪县恒瑞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螃蟹生产加工企业软硬件设施进行了考核评估,3家企业同时获取出境螃蟹注册登记,洪泽湖区终于有了螃蟹出口基地。另外,还有3家企业获得了出境鱼注册登记,9家饲料厂获得了出口水产品养殖饲料备案登记。
共同努力——做大做强企业规模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出口龙头企业为抓手,着力解决好苗种生产、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两大“瓶颈”。充分发挥洪泽湖水域环境优良的优势,大力发展网箱养殖,打造优质品牌。同时,力促组建渔业协会,加强与苗种、生产、加工企业、饲料企业以及技术科研推广、水利、渔业部门紧密协作,形成合力,实现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在淮安局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地方上成立了斑点叉尾鱼养殖协会,“公司、协会、渔户”的鱼产业化运营模式发挥了巨大的市场威力,鱼产业从过去一家一户的分散小生产走向了高度组织化。检验检疫部门与当地水产养殖主管部门、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对水产品安全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建立快速反应与预警机制,推行政府主管部门安全工作责任制,推行食品安全“一把手”负责的工作机制,从而真正落实好药残监控体系的各项工作,确保水产品养殖的安全。
进一步加强对水产用渔药的生产和使用的准入把关。他们在渔业养殖过程中随时对养殖水质进行药残检测,随时保证水产养殖的用药安全;大力推广水产品养殖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行良好农业规范(GAP)的试点工作;加强从水产品养殖、加工、出口全过程的监管,确保出口产品符合国际卫生安全质量标准;督促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对美国等国外相关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的学习,指导企业正常生产,科学养殖。同时,他们还加强对水产品药残各相关环节的培训、指导与监督,将最新、最有效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传输给各生产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