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食用油销量大增。记者调查发现,食用植物调和油长期以来缺乏国家标准,而商家为了在调和比例上混淆概念,打“擦边球”已成为业内共识。
12月2日,记者在武汉徐东一家大型超市发现,一桶5升装的花生调和油的标识上,标注其配料依次是:大豆油、玉米油、菜子油、花生油、芝麻油。按照国家《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要求,食品中各种配料应按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那么这款花生调和油中含量最高的应该是大豆油,花生油位列倒数第二,可它却命名为“花生调和油”。
湖北洪森集团武汉销售总公司总经理洪万义认为,很多粮油企业用棕榈油与昂贵的玉米油、花生油搭配,造成其“名贵”的假象,“棕榈油一吨六千多块,而大豆油和花生油价格能达到一万多,这样,企业可以从中获取高额利润。”
记者询问了几家粮油厂商调和油配比情况,他们大多婉言拒绝回答。
中科院油料所调和油专家邓乾春透露,调和油市场混淆概念、随意冠名等现缘于国家目前并未制定调和油配比标准,随着调和油市场份额越占越大,制定调和油行业标准已经越来越紧迫。
洪万义则认为,国家应严格要求企业在产品标识上标明各项调和油的比例,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而添加的高档油具体应达到多少,则无需干涉,最重要的是后期的监管检测。